《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

时间: 2025-01-01 08:26:54

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

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

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

别日归吴地,停桡更一过。

意思解释

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

作者:李嘉祐 〔唐代〕


原文展示

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
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
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
别日归吴地,停桡更一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一个宁静的宴会场景。茅草屋檐下显得格外安静,闲暇中人们感受到和谐的气氛。井水近在眼前,浇灌着园圃,而城市建筑显得低矮,河流从远处流过。兴致因芳草而更加浓厚,情思则向远方的高峰飘荡。明日将要回到吴地,停下船桨再多看一眼。


注释

  • 茅檐:指茅草搭成的屋檐,象征简朴和乡村生活。
  • 闲寂寂:形容环境的安静。
  • 觉人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井近:井水近在咫尺。
  • 浇圃:浇灌菜圃。
  • 城低:城市的建筑较低,可能指无锡的城镇环境。
  • 兴缘:因兴致而生发。
  • 芳草积:芳香的草木生长茂盛。
  • 情向远峰多:情感向远处的山峰延伸。
  • 别日:离别的日子。
  • 归吴地:返回吴地,指江南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唐代诗歌中颇具特色,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为题材,展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春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受邀参加蔡明府的宴会。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际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嘉祐的《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春日宴会场景,诗中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诗的开头“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一联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芳草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繁荣,而远峰则可能代表着诗人的理想或追求,情感的延伸让人感到一种无尽的思绪。在“别日归吴地,停桡更一过”中,诗人即将离去,感叹时光的流逝,留恋这片美好的土地,展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宁静。在唐代诗歌中,这种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檐闲寂寂:描绘出屋檐的安静,暗示一种清幽的氛围。
  2. 无事觉人和:闲暇的时光让人感到和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
  3. 井近时浇圃:井水的便利使得园圃的浇灌变得轻松,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朴实。
  4. 城低下见河:城市的建筑低矮,河流在远处流淌,展现出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
  5. 兴缘芳草积:因芳草的繁茂而心情愉悦,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6. 情向远峰多:情感向远方的山峰延伸,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思考。
  7. 别日归吴地:即将离开,回到故乡吴地。
  8. 停桡更一过:停下船桨,再多看一眼,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情。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情感,如“情向远峰多”。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淡泊而宁静的生活态度,蕴含着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檐:象征简朴的生活和田园风光。
  • 井水:代表生活的源泉和便利。
  • 芳草:象征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 远峰:象征理想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檐”象征了什么?

    • A. 富贵
    • B. 简朴
    • C. 繁华
  2. 诗人将要回到哪个地方?

    • A. 吴地
    • B. 魏地
    • C. 晋地
  3. 诗中提到的“井近时浇圃”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贫苦
    • B. 便利
    • C. 狂欢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李嘉祐《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多的是对孤独的感慨,而李嘉祐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的美妙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