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究先儒教,还过支遁居。
山阶闲听法,竹径独看书。
向日荷新卷,迎秋柳半疏。
风流有佳句,不似带经锄。
白话文翻译:
想要探究先儒的教义,便又回到支遁的隐居。
在山阶上悠闲地听讲法,竹子小径上独自阅读书籍。
面对阳光翻阅新书,迎着秋风柳树半遮半掩。
风流韵致中有美妙的诗句,不像是拿着锄头耕作那样枯燥。
注释:
- 先儒:指古代的儒家学者,强调对他们教义的探究。
- 支遁:支遁是东晋时期的隐士,代表了隐逸和学术追求的结合。
- 闲听法:在山阶上悠闲地听讲佛法,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学习状态。
- 向日荷新卷:面向阳光,翻阅新书,表现出学习的新鲜感。
- 风流有佳句:风流是指气质和风范,佳句是指优美的诗句。
- 带经锄:比喻耕作,暗指传统的劳作方式,与读书写诗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他主要以诗词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山中隐居读书时,表现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学习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读书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探究先儒教义的愿望,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接着,诗人通过“山阶闲听法”和“竹径独看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沉浸与享受。使用“向日荷新卷,迎秋柳半疏”的意象,诗人细腻地描绘出自然与学习的和谐美。最后一句“风流有佳句,不似带经锄”,则巧妙用对比突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与传统耕作的差异,强调了文化修养的价值。
整首诗在意境上渗透着清幽和雅致,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究先儒教:想要深入研究古代儒家的教导。
- 还过支遁居:回到隐士支遁那样的生活状态。
- 山阶闲听法:在山边的阶梯上悠闲地听佛法讲解。
- 竹径独看书:在竹林的小路上独自阅读书籍。
- 向日荷新卷:面对阳光翻阅新书卷。
- 迎秋柳半疏:迎着秋风,柳树的枝叶稀疏。
- 风流有佳句:在优雅的气质中,能写出美妙的诗句。
- 不似带经锄:与耕作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风流有佳句”和“带经锄”的对比,展示了文化与劳作的不同。
- 意象:如“山阶”、“竹径”、“秋柳”,形成一幅清幽的读书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阶:象征自然与静谧,适合修身养性。
- 竹径:竹子象征坚韧与清雅,代表高洁的品格。
- 荷新卷:象征知识的更新与求知的热情。
- 秋柳:秋天的柳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嘉祐想要探究哪个教义? A. 道教
B. 儒教
C. 佛教 -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A. 陶渊明
B. 支遁
C. 司马迁 -
诗中表现的主要意象是? A. 酒
B. 书
C. 田地
答案:
- B. 儒教
- B. 支遁
- B. 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同样描绘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王维:表达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嘉祐的《送王正字山寺读书》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发现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嘉祐更加突出知识的追求,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两者都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但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