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韵答赋五首》

时间: 2025-01-07 22:13:33

秋到山川自童涸,春回草木又勾尖。

阴机尽处雷居地,月魄生时日在崦。

意思解释

再和前韵答赋五首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秋到山川自童涸,春回草木又勾尖。
阴机尽处雷居地,月魄生时日在崦。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山川河流都变得干涸;春天再次到来,草木又重新发芽。
在阴暗的地方,雷声在大地上回响;月亮的光辉在崦嵫山的时光中重新显现。

注释:

  • 童涸: "童"指的是水流,形容水干涸的状态。
  • 勾尖: 表示草木重新生长,发出新芽。
  • 阴机: 指阴暗的气息或气候,暗示天气变化。
  • 雷居地: 指雷声响起,象征天气转变。
  • 月魄: 月亮的光辉,象征清明和希望。
  • : 指崦嵫山,是一个地名,象征着高远和超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云,号梦得,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魏了翁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季节的更替,表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季节的变换为线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人生命运的无常。开头两句通过对秋冬与春夏的对比,描绘出自然的轮回。秋天的干涸与春天的复苏,象征着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失落与重新来临。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阴暗的雷声与明亮的月光,构建了一个双重的意象。雷声象征着变化的力量,而月光则代表着希望和光明。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失落的哀愁,又有重新开始的希望,表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到山川自童涸: 描绘秋天的到来使得河流干涸,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
    2. 春回草木又勾尖: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草木重新生长,表现出生命力的蓬勃。
    3. 阴机尽处雷居地: 在阴暗的地方,雷声隐隐传来,暗示着天气变化和潜在的力量。
    4. 月魄生时日在崦: 月亮的光辉在特定时刻重新显现,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降临。
  • 修辞手法:

    1. 对比: 秋冬与春夏的对比,呈现生命的循环。
    2. 象征: 雷声与月光分别象征变化与希望,深化了主题思想。
    3. 拟人: 把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希望的永恒,强调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 山川: 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力量。
  • 秋冬: 代表失落与寂静,暗示生命的结束。
  • 春夏: 代表希望与生机,象征生命的重生。
  • 雷声: 象征变化的力量,暗示不可预测的未来。
  • 月亮: 象征明亮与宁静,代表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童涸”指什么?

    • A. 水流干涸
    • B. 草木枯萎
    • C. 天空阴暗
    • D. 雷声轰鸣
  2. 诗中提到的“月魄”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希望
    • C. 暴风雨
    • D. 冬天
  3. 诗中“春回草木又勾尖”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草木枯萎
    • B. 草木复苏
    • C. 冰雪覆盖
    • D. 暴风骤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1. 魏了翁的《再和前韵答赋五首》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变化,后者则更强调人情与景物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