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有登高处,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于戈。
白话文翻译:
随处都有可以登高的地方,何必特意去远望呢?
面对花朵,我不禁惊叹自己的白发,看到大雁,回忆起黄河的景象。
乱世之后,书信来得稀少,霜降之前,树木却落得很多。
不堪忍受这种羁旅的日子,大家都是被战乱所阻挡。
注释:
- 漫:随意、无所拘束。
- 登高处:指高处,可以看得更远的地方。
- 兼当:同时能够。
- 惊白发:因看见花朵而惊讶自己已白的头发,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见雁忆黄河:看到大雁,想起黄河,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乱后书来少:在动乱之后,书信往来变得稀少。
- 霜前木落多:在霜降之前,树木的叶子掉落很多,象征时光的流逝。
- 羁宦日:身处官场且被羁绊的日子。
- 阻于戈:被战争所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汸,明代诗人,字子约,号海寇甫。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抒情,表达个人情感。他的创作受到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常流露出对家国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动乱时期,作者身处官场,被战乱所困,心中充满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政治动荡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寄子约》以九月九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勾起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开头两句“漫有登高处,兼当望远何”,点出人生的不同选择,直面现实的无奈;而“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则通过花和雁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后两句“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将时光的流逝与战乱的影响结合,体现出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有登高处,兼当望远何:表达登高望远的价值和意义,暗示生活中并不需要特意去寻找高处的视野。
-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对自身和故乡的感慨。
-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反映战乱后的生活困境和时光的迅速流逝。
-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于戈: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战乱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如“见雁忆黄河”。
- 对仗:全诗中对偶句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具节奏感。
- 反复:通过“少”和“多”的对比,强调信息的缺失和情感的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乱带来的无奈与焦虑,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雁:象征迁徙与故乡的思念。
- 木:象征生命的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 戈:象征战争与动乱,暗示生活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漫有登高处,兼当望远何”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需要去高处
B. 不必特意去远望
C. 只关注眼前 -
“见雁忆黄河”中“黄河”象征什么? A. 家乡
B. 战争
C. 自然景观 -
诗中提到的“霜前木落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杜甫在诗中写到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与皇甫汸这首诗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诗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困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