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时间: 2025-01-04 07:34:31

岧峣下瞰霅溪流,极目烟波望梓州。

虽有清风当夏景,只能销暑不销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岧峣下瞰霅溪流,
极目烟波望梓州。
虽有清风当夏景,
只能销暑不销忧。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山峰下俯瞰霅溪的流水,
极目远眺烟波浩渺的梓州。
虽然有清风拂面,带来夏日的凉爽,
却只能驱散暑热,而无法驱散心头的忧愁。

注释:

  • 岧峣:高耸的山峰或山势。
  • 霅溪:指霅水,流经的地方,可能指代某条河流。
  • 极目:向远处眺望,目光所及的地方。
  • 烟波:形容水面上雾气弥漫的景象,通常用于描绘江河湖泊的美丽。
  • 梓州:古代地名,可能指现在的梓潼,位于四川省。
  • 清风:指凉爽的风。
  • 销暑:驱散暑热。
  • 不销忧:无法驱散心中的忧愁。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梓州”作为地名,可能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汉公,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夏季,诗人或许身处郡中,感受到暑气的逼人,而借景抒怀,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夏日高楼上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内心的苦闷。开篇以“岧峣下瞰霅溪流”描绘了山水的壮丽,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自然的场景。接着,诗人向远处的梓州眺望,展现出广阔的视野与无尽的思绪。尽管有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夏季的清凉,但“只能销暑不销忧”的句子则突显了诗人的内心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情感的冲突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外在的自然美,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以自然为背景,折射出个人的情感,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岧峣下瞰霅溪流”:从高处俯瞰霅溪的流水,表现出视野的开阔与自然的壮丽。
    • “极目烟波望梓州”:向远处眺望,看到烟雾缭绕的水面与梓州,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虽有清风当夏景”:在夏日的景象中感受到一丝清风,表现出自然给予的凉爽。
    • “只能销暑不销忧”:清风只能驱散暑热,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忧愁,形成了情感的反差。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风与忧愁进行对比,突出情感的复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内心的忧愁,揭示了人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岧峣:象征着高远与艰难,代表诗人对人生的反思。
    • 霅溪流: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清风:象征着宁静与舒适,但也暗示着心灵的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霅溪”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座城市

  2.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3. “虽有清风当夏景”这句中,清风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凉爽与宁静
    C. 忧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的情感。
    •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清晨的美景,情感上更显得开朗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