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出郊三首》

时间: 2025-01-19 16:48:05

春事遽如许,劳人浑不知。

柳垂山阙处,花发雨来时。

薄宦祗憔悴,故园成别离。

多情睇啼鸟,独与寸心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出郊三首
作者:李揆(宋代)

春事遽如许,劳人浑不知。
柳垂山阙处,花发雨来时。
薄宦祗憔悴,故园成别离。
多情睇啼鸟,独与寸心违。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事情如此急促,忙碌的人们却全然不知。
在山阙之处,柳枝垂下,花儿在雨中绽放。
身为微薄官吏的我,只感到憔悴,故乡的情景已成了别离。
多情的人注视着啼鸣的鸟儿,心中却与内心的感受相违。


注释:

  1. 春事:指春天的种种景象和事物。
  2. 劳人:指忙碌的人们。
  3. 柳垂:指柳树的枝条垂下来。
  4. 薄宦:指微薄的官职。
  5. :只,仅仅。
  6. 故园:故乡,老家。
  7. 寸心:内心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寒食"节日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诗中提及春天和别离,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及离别情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揆,字道明,号东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食节前后,诗人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官吏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急促来引入,开篇便给人一种时光飞逝的感觉。诗人通过“春事遽如许”一句,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似乎春天的到来是如此迅速,以至于忙碌的人们都未能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柳树垂下、花朵盛开的美好景象,绵延的山阙与绵绵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春日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随着景色的美丽,诗人的心情却显得愈发沉重,因“薄宦祗憔悴”,他感到身为微薄官吏的无奈与憔悴,故乡成为了他内心深处的遗憾与别离。

最后两句“多情睇啼鸟,独与寸心违”,通过对鸟儿啼鸣的关注,诗人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即使外界春光明媚,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孤独,这种情感的对比让人倍感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心的孤独,触动人心深处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事遽如许:春天的事物变化迅速,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劳人浑不知:忙碌的人们对此却毫无察觉,反映出生活的忙碌与无奈。
  3. 柳垂山阙处: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柳树的垂柳与青山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春日氛围。
  4. 花发雨来时:花朵在细雨中盛开,增加了诗的动态美。
  5. 薄宦祗憔悴:身为微薄官吏的诗人感到无力与疲惫,反映出社会的压力。
  6. 故园成别离:故乡已成为一种别离,生离死别的感慨。
  7. 多情睇啼鸟:诗人注视着啼鸣的鸟儿,感受到生活中的情感。
  8. 独与寸心违: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美好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暗示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春事与忙碌的人形成对比,显示时光的飞逝。
  • 拟人:对柳树、花朵的描绘,赋予其情感,增强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表现了孤独的内心感受,反映了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2. 柳树:象征柔情与思念。
  3. 花朵:象征美好与短暂。
  4. 鸟儿:象征自由与孤独。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的情感基调,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使整个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薄宦”指的是: A. 身份显赫的官员
    B. 微薄的官职
    C. 富裕的商人
    D. 农民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A. 春天的花
    B. 柳树的垂枝
    C. 听鸟啼鸣
    D. 雨水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愁苦
    C. 平静
    D. 忧伤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家与家国忧虑的表达。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是思乡之情,但以月亮为意象,表现出更为直白的思念和孤独感。

这两首诗在表现思乡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意象与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李揆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