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往岁逢寒食,青鞋踏落花。
题诗山寺壁,沽酒野人家。
草长春无际,身闲意自遐。
时时县亭畔,画遍水边沙。
白话文翻译:
往年在寒食节时,我穿着青色鞋子走在落花之上。
在山中的寺庙墙壁上题写诗句,去乡间小店买酒。
草木茂盛,春天没有尽头,身心清闲,意趣自得。
时常在县城的亭子旁边,绘画遍布水边和沙滩。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祭祖的节日,在清明前的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 青鞋:青色的鞋子,象征春天的气息。
- 题诗:在寺庙墙壁上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 沽酒:买酒,通常指的是在乡村的小店里购买。
- 草长春无际:形容春天的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 身闲意自遐:身体闲适,心意自得,形容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源于春秋时期。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闲适心情,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春天的寒食节,诗人借此节日游历山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春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美。开头两句描写了诗人往年在寒食节的经历,青鞋踏落花,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春天的气息,既有动感又有温情。接着,诗人提到在山寺壁上题诗,沽酒于野人家,显示出他与自然亲密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化和生活的热爱。后半部分,诗人描绘草长春无际的景象,表达了身心的闲适,意趣自得,令人向往。结尾处的“时时县亭畔,画遍水边沙”,则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畅快的创作状态,水边沙滩的景象丰富而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往岁逢寒食:追忆往年寒食节的情景,营造怀旧氛围。
- 青鞋踏落花:青鞋象征春天,落花则是春意盎然的体现。
- 题诗山寺壁:表明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感悟。
- 沽酒野人家:展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 草长春无际:描绘春天的草木繁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身闲意自遐:表达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时时县亭畔:描绘诗人在亭子旁的悠闲生活。
- 画遍水边沙: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创造力的发挥。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鞋”与“落花”来表现春天的生机。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态度。
意象分析:
- 青鞋:象征青春与活力,代表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 落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草长春无际: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繁荣。
- 水边沙: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创作的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是在什么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青鞋象征什么? A. 时光流逝
B. 春天的气息
C. 悲伤的情感
D. 乡村生活 -
“画遍水边沙”中的“画”指的是什么? A. 画画
B. 描绘生活
C. 写诗
D. 观察自然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关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慨,情感深厚。
- 王维《鹿柴》: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闲适心境,具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