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呈聂心远诸客》

时间: 2025-01-14 05:59:57

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

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

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

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叶婆娑上钓舟,
唤回旧梦到江流。
多情政自怜樯燕,
两鬓终当付野鸥。
未说离怀向南浦,
须知诗意在夔州。
朔风昨夜吹沙急,
早觉寒声战玉楼。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黄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渔舟在水面上漂荡,唤醒了我对往昔的梦境。情感丰富的人总是怜惜那些在船头飞舞的燕子,然而我的两鬓白发终究会交给那无忧的野鸥。未曾提及的离愁向南方的浦岸延伸,实际上诗的意境在夔州。昨夜北风呼啸,吹起沙尘,早已感受到那阵阵寒意在玉楼之上回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婆娑:形容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摆的样子。
  • 樯燕:指船上的燕子,寓意飞翔自由。
  • :指头发,常用来象征年华流逝。
  • 夔州:古地名,位于今重庆一带,以美景和诗意著称。
  • 朔风:北风,代表寒冷的季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夔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与古诗中常常涉及的离愁别绪相关联。夔州被认为是风景如画之地,常常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抗元而著称,作品多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在生死存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旧梦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悲凉。

诗歌鉴赏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开篇以“黄叶婆娑”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苍凉的感觉。诗人在渔舟上,感受到秋风带来的旧梦,恍若置身于往昔的回忆中,情感的流动让人感同身受。

接着,诗人通过“多情政自怜樯燕”表现了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白发终究会交给那些无忧的野鸥,暗示着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未说离怀向南浦”,说明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这里的“南浦”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与归属,而“须知诗意在夔州”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诗意的追求与向往,夔州成为他心灵的寄托之地。

最后,朔风的呼啸与寒声的回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厚重。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叶婆娑上钓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渔舟在黄叶间摇曳,营造出宁静的环境。
  • 唤回旧梦到江流:渔舟的轻荡唤醒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流淌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多情政自怜樯燕:多情的人自然会怜惜那些自由飞翔的燕子,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两鬓终当付野鸥:随着时间的流逝,白发将归于无忧的野鸥,暗示生命的无常。
  • 未说离怀向南浦:未曾提及的离愁向南方延伸,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须知诗意在夔州:诗的深意在于夔州,寓意故乡和理想的结合。
  • 朔风昨夜吹沙急:北风的呼啸与沙尘的飞扬,象征着严冬的来临。
  • 早觉寒声战玉楼:早已感受到寒意在高楼中回响,暗示着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叶”比作旧梦,暗示过往的美好。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如“婆娑”形容黄叶的舞动。
  • 对仗:如“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人生的感慨及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忧伤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象征着秋天、时间的流逝。
  • 钓舟:代表着宁静与归属感。
  • 樯燕:象征着自由与无忧的生活。
  • 野鸥:寓意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夔州: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叶婆娑”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怀念的“夔州”是指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湖北
    C. 重庆
    D. 贵州

  3. 诗中“多情政自怜樯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家乡的思念
    D.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由的向往,意象丰富而情感真挚。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月夜展现离愁别绪,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意境和风格独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