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舅郭大夫西川提点刑狱》
时间: 2025-01-01 13:36:41意思解释
送外舅郭大夫西川提点刑狱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原文展示:
丈人东南来,复作西南去。
连年万里别,更觉贫贱苦。
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
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
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
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
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
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骛。
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
曲逆老不侯,知人公岂误。
白话文翻译:
丈人从东南而来,却又要向西南而去。
连年在万里之外分别,愈加感受到贫贱的痛苦。
王朝的事务有时间的约定,亲人年岁渐长,心中既有喜悦又有恐惧。
惧怕与妻子离别,已是暮色逼近。
最令人可怜的是什么呢?孩子出生时竟不知父亲是谁。
盗贼无情,蛮夷如狼般盯着。
功名再多又有什么用,切莫为此而忧虑。
快快归来,万里长途,须小心谨慎。
嫁女儿不离开家,生儿子便在门前。
老了也不再期待,知音难寻,岂能错失良机。
注释:
- 丈人: 指岳父。
- 王事: 指王朝的事务。
- 亲年: 指亲人的年纪。
- 曛暮: 指黄昏,将要入夜。
- 曲逆: 指年老的时候。
- 知人公岂误: 指识别知音的机会,岂能错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字伯宗,号阮溪,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人情世态的观察。其风格清新、质朴,常以小见大,表现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送别外舅郭大夫时,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与对世事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亲人离别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深切思考。开篇以丈人的行踪为引,既有对亲情的描绘,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年离别的忧虑与对贫贱生活的无奈,深入人心。尤其是“儿生未知父”的句子,抓住了家庭破裂的痛苦,使人倍感同情。
在诗中,作者用“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阐述了对世道的失望。接着,诗人提醒对功名的过分追求无益,强调了归家的迫切与重要性,通过“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的描写,展现了对家庭团聚的向往,突出对家人的关心。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亲情的依恋,又透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丈人东南来,复作西南去: 诗人讲述丈人的行程,暗示离别。
- 连年万里别,更觉贫贱苦: 长期分别使得生活的艰辛愈发明显。
- 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 面对王朝的事务,亲人的年纪渐长,心中既有期望也有忧虑。
- 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 既怕与妻子分离,又感到时间紧迫。
- 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 孩子出生却不知父亲是谁,最为可怜。
- 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 社会环境恶劣,盗贼与蛮夷使人心惶惶。
- 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 功名没有实质价值,不必过于担忧。
- 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骛: 急切希望早日归来,且需小心行事。
- 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 家庭的责任与希望,生儿育女的期待。
- 曲逆老不侯,知人公岂误: 年老后不再期待知音,识人难得。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丈人东南来,复作西南去”。
- 比喻: 将社会的不安比作狼顾,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亲情与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丈人: 代表家庭的亲情与责任。
- 儿生: 象征家庭的未来与希望。
- 盗贼、蛮夷: 代表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功名: 暗示对功利的思考与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儿生未知父”是什么意思?
- A. 儿子出生时不知父亲
- B. 儿子与父亲相认
- C. 儿子已知父亲
- D. 儿子不愿见父亲
-
诗中提到的“盗贼”象征什么?
- A. 家庭的责任
- B. 社会的不安
- C. 亲情的温暖
- D. 功名的追求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