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淡烟消,平湖碧玉摇。秋生茶磨屿,人在越城桥。树色晴洲断,钟声古寺遥。西风吹短鬓,还上木兰桡。
白话文翻译:
夕阳下的淡淡烟雾渐渐消散,平静的湖面像碧玉般摇曳。秋意在茶磨屿上生发,人们站在越城桥上。晴朗的洲渚上,树色被隔断,古老的寺庙钟声遥远传来。西风吹拂着短鬓,我依然登上木兰舟。
注释:
- 落日:夕阳。
- 淡烟消:淡淡的烟雾消散。
- 平湖:平静的湖面。
- 碧玉摇:形容湖水如碧玉般波动。
- 茶磨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 越城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晴洲:晴朗的洲渚。
- 断:隔断。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遥:遥远。
- 西风:秋风。
- 短鬓:短的鬓发,指诗人自己。
- 木兰桡:木兰舟,一种用木兰木制成的小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诗文书画均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山水画。文徵明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傍晚时分,站在越城桥上所见到的湖光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湖水、秋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落日淡烟消”和“平湖碧玉摇”两句,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捕捉,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而“秋生茶磨屿”和“人在越城桥”则进一步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最后两句“西风吹短鬓,还上木兰桡”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淡烟消”:描绘夕阳下的淡淡烟雾逐渐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平湖碧玉摇”:用碧玉比喻湖水的波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湖面的动态美。
- “秋生茶磨屿”:秋意在茶磨屿上生发,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 “人在越城桥”:诗人站在越城桥上,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
- “树色晴洲断”:晴朗的洲渚上,树色被隔断,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
- “钟声古寺遥”:古老的寺庙钟声遥远传来,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 “西风吹短鬓”:秋风吹拂着短鬓,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 “还上木兰桡”:诗人依然登上木兰舟,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平湖碧玉摇”中用碧玉比喻湖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秋生茶磨屿”中秋意被拟人化,赋予了季节以生命。
- 对仗:如“落日淡烟消”与“平湖碧玉摇”,“树色晴洲断”与“钟声古寺遥”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 平湖:象征着宁静和深邃。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岁月的无情。
- 古寺钟声:象征着超脱尘世和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平湖碧玉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的“秋生茶磨屿”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秋天在茶磨屿上生发 B. 茶磨屿在秋天更加美丽 C. 诗人在茶磨屿上感受秋天 D. 茶磨屿是秋天的象征 答案:A
-
诗中的“西风吹短鬓”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B. 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C. 对自然美的欣赏 D.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寅的《桃花庵歌》: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秋日山居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徵明的《石湖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日景色,但文徵明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徵明全集》:收录了文徵明的诗文书画作品,是研究文徵明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对理解文徵明的山水诗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