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使君祠二首》

时间: 2025-01-01 12:56:32

山为一案峙,水恰面前流。

自是神灵宅,非从槁壳谋。

风声分井络,云气接瀛邱。

炯炯谁相领,焚香发半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使君祠二首
作者: 李流谦

山为一案峙,水恰面前流。
自是神灵宅,非从槁壳谋。
风声分井络,云气接瀛邱。
炯炯谁相领,焚香发半秋。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就像一张案桌一样矗立,眼前的水流恰好流过。
这里本是神灵的居所,并不是从枯木中推测而来的。
风声在井边交织,云气与瀛洲相连。
清晰明亮的神灵究竟是谁领导,焚香的香气在半秋时节飘散。

注释:

  • :矗立,屹立的意思。
  • 槁壳:枯木的外壳,指无用的事物。
  • 井络:井边的声音,形容风声的传播。
  • 瀛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境地。
  • 炯炯:明亮而清晰的样子,形容神灵的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约1080-约1130),字惟恭,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仕途不顺,常以山水为乐,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李流谦在陆使君祠游览之时,旨在表达对陆使君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陆使君祠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联“山为一案峙,水恰面前流”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山水的布局,仿佛一张案桌上摆放着流水,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认为这片土地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神灵所居。这种对神灵的尊重,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共生。

第三联“风声分井络,云气接瀛邱”,则通过声音与气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神秘感与灵动性,展现了天地之间的交融。最后一句“炯炯谁相领,焚香发半秋”,留给读者一种幽远的思考,似乎在问:究竟是谁在引领着这一切?诗人通过焚香的行为,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与对秋天的感怀,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约而富有韵律,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展现了李流谦对自然与神灵的思考,体现了他高洁的情操和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为一案峙:山如同一张案子高高耸立,暗示自然的庄严与静谧。
  2. 水恰面前流:水流在山前流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
  3. 自是神灵宅:这里本是神灵的居所,强调了这一地点的神圣性。
  4. 非从槁壳谋:并不是从枯木推测而来的,表明诗人对真实的追求。
  5. 风声分井络:风声穿过井边,描绘出一种清幽的感觉。
  6. 云气接瀛邱:云气与瀛洲相连,表明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7. 炯炯谁相领:神灵的光辉究竟是谁在引领,提出了哲学性的问题。
  8. 焚香发半秋:焚香的气味在深秋时节弥漫,表达了一种宁静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案桌,生动形象。
  • 拟人:风声和云气的描绘,使自然更具灵性。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拜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坚定与庄严,代表自然的伟大。
  • :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与变化,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神灵:代表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体现对理想与信仰的向往。
  • :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李流谦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山为一案峙”中“峙”的意思是? A. 倒下
    B. 矗立
    C. 消失
    D. 沉没

  3. 诗中提到的“瀛邱”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神秘的仙岛
    C. 一种动物
    D. 古代的城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李流谦《陆使君祠二首》与王维《鹿柴》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而李流谦则将神灵的存在与自然环境结合,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李流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