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时间: 2025-01-17 10:2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号相思枝拂地,鸟语提壶声满溪。
云涯一里千万曲,直是渔翁行也迷。
荒柳卧波浑似困,宿云遮坞未全痴。
云情柳意萧萧会,若问诸馀总不知。
每逢孤屿一倚楫,便欲狂歌同采薇。
任是烟萝中待月,不妨欹枕扣舷归。
白话文翻译:
树影摇曳,像是思念的枝条轻拂着地面,溪水中传来鸟鸣与提壶的声音。
云的尽头,一里路上曲折蜿蜒,渔翁行走其中也会迷失方向。
荒凉的柳树躺在波中,似乎困倦,宿云遮住了小湾,未能完全清醒。
云的情意和柳的情意在萧瑟中交会,若问其余的事物,皆无人知晓。
每当在孤独的小洲上倚着桨,便想要狂歌一曲,和采薇的人共舞。
即使是在烟雾缭绕中等待月光,也不妨随意地躺在船舷上归去。
注释:
- 树号:指树招牌,常指特定的树木,寓意思念。
- 提壶声:指鸟鸣声与提水壶的声音交织,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云涯:指云的边际,暗示远方的美景。
- 渔翁:指捕鱼的老人,象征悠闲生活。
- 荒柳:形容野生的柳树,给人一种孤寂感。
- 萧萧会:形容云和柳的情意交融,氛围萧条。
- 采薇:指采摘薇菜,常用来象征田园生活的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融入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龟蒙游历虎丘寺西的小溪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内心的闲适情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自然与人文的追求。
诗歌鉴赏: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闲适的自然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思索。开篇以“树号相思枝拂地”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情感的画面。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溪边景致,树木与鸟声的和谐共生,传递出一种舒适与惬意的氛围。
“云涯一里千万曲”,则表现了溪流的曲折蜿蜒,给人一种探寻的欲望,同时也透露出迷惘的情感。这种意象的变化,反映了人心在自然面前的小渺,诗人在此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结。
后半部分的“云情柳意萧萧会”,则深化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主题,诗人感受到云与柳的情意交织,似乎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最后几句,诗人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尤其是“便欲狂歌同采薇”,更是体现了对自由与乐趣的追求。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号相思枝拂地:树木的枝条像思念的情感一样轻轻拂过地面,暗示情感的柔和与细腻。
- 鸟语提壶声满溪:溪水里回荡着鸟鸣和提水声,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云涯一里千万曲:云的尽头在远方,一里路上弯弯曲曲,象征着旅途的迷惑与奇妙。
- 直是渔翁行也迷:渔翁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迷路,暗示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迷惑。
- 荒柳卧波浑似困:荒凉的柳树横卧在波涛中,似乎感到疲惫,反映出一种孤寂。
- 宿云遮坞未全痴:宿云遮住了小湾,仿佛未能完全觉醒,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云情柳意萧萧会:云和柳之间的情意在萧瑟中交汇,表达出一种情感的共鸣。
- 若问诸馀总不知:若是问其他事物,皆无人知晓,突显诗人对自然的沉浸。
- 每逢孤屿一倚楫:每当在孤独的小洲上倚着桨,传达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 便欲狂歌同采薇:想要与采薇的人一同狂歌,表现出对生活乐趣的向往。
- 任是烟萝中待月:即使是在烟雾缭绕中等候月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执着。
- 不妨欹枕扣舷归:不妨随意地躺在船舷上归去,体现出一种随性与安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比作思念,生动地表现情感。
- 拟人:柳树似乎“困”,赋予自然以人性。
- 对仗:如“云情柳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思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与孤寂,表现诗人的思念情感。
- 云:代表变幻与虚无,暗示人生的迷惘。
- 溪水:象征生活的流动与悠闲,反映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渔翁:象征悠闲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提壶声”是指: A. 砸壶声音
B. 鸟鸣与提水声
C. 潮水声
答案:B -
“云情柳意萧萧会”中的“会”字表示: A. 见面
B. 交汇
C. 讨论
答案:B -
该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朋》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陆龟蒙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注重描绘自然的壮丽与静谧。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