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时间: 2025-01-01 14:26:45

霜实常闻秋半夜,天台天竺堕云岑。

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实常闻秋半夜,
天台天竺堕云岑。
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半夜,我常常听见霜降的声音,
天台山和天竺寺间的云雾弥漫。
为什么这两个地方没有人种植呢?其实是因为湘江和漓江的景色如桂林般美丽。

注释:

  • 霜实:指霜降落后的果实,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 常闻:常常听见。
  • 秋半夜:秋天的半夜。
  • 天台天竺:天台山和天竺寺,地名,指的是著名的山和寺庙。
  • 堕云岑:云雾弥漫,落在山间的情景。
  • 无人种:没有人来种植。
  • 湘漓:湘江和漓江,指的是中国的两条著名河流。
  • 桂林:著名的旅游城市,以美丽的自然风光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约708年-约785年),字子明,号青松子,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乐府诗。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自然描写,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对霜、云的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篇“霜实常闻秋半夜”,透出一种清冷的气息,霜的降临似乎在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给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感受。接着“天台天竺堕云岑”,天台和天竺的自然景观在诗人脑海中交织,形成一个悠远而神秘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最后一句“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则是对人们选择的反思,为什么美丽的地方却没有人来耕种?这是对人生态度的探讨,暗示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丽交织的情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实常闻秋半夜:霜降在秋夜是常有的事情,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2. 天台天竺堕云岑:描绘了天台山和天竺寺间的景色,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感。
  3. 如何两地无人种:引发思考,为什么如此美丽的地方却没有人种植。
  4. 却是湘漓是桂林:说明美景的吸引力,湘江和漓江的美丽风光,使得这里的土地被忽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霜、云等自然意象,表达了秋夜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可能忽视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代表清冷和宁静。
  • :代表变化和神秘,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
  • 湘漓与桂林:象征着中国山水的美丽,展示了自然的魅力与人类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霜实”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果实
    B. 冬天的雪
    C. 夏天的雨
    答案:A

  2. “天台天竺”是指什么? A. 两座山
    B. 两条河
    C. 两座寺庙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湘漓”指的是哪两条河? A. 长江和黄河
    B. 湘江和漓江
    C. 淮河和珠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陆龟蒙的《和袭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夜晚的美景,前者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后者则更多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二者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各有千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龟蒙的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