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
时间: 2025-01-17 10:5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妮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珮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人的容颜和她弹琴的情景。她的发髻如飘动的云,脸色如鲜花般妩媚。她的眼睛如同秋水,手指轻巧如春葱。楚地的美丽与秦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动人。乐器的声响在月下与猿啼声互相映衬,而黄莺则在春风中轻声吟唱。她的愁苦在指尖流淌,怨恨则随着琴声传出。赵瑟与胡琴的声音虽有相似,却各自有异。缓缓弹奏的乐曲如同断雁归来,急奏的乐声则如飞蓬飘荡。霜佩的声音清脆,冰泉的流淌似乎也在倾诉。琴声如珠子般碎裂,最后一声如刀截断。倚靠在琴旁,神情宁静,意态融和。即使歇息时情感仍未消散,思绪也无穷无尽。灯下的青春夜晚,酒前的白首老翁,且听琴声,耳朵虽老却仍能感知。
注释:
- 云髻:指女子的发髻,形如云彩。
- 双眸剪秋水:形容女子眼睛清澈如秋水。
- 楚艳、秦声:楚地的美丽与秦地的音乐,代表南北文化的交融。
- 甲明银玓瓅:形容乐器的光辉和华美。
- 猿苦啼:猿猴悲啼,与月亮相对,渲染了悲愁的氛围。
- 赵瑟:古代的弦乐器,代表优雅的音乐。
- 慢弹回断雁:形象地描绘了弹奏的节奏和情感的传递。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盛行于“新乐府”运动,作品多关注民生,语言通俗易懂。
- 创作背景:诗歌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盛行的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佳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尤为丰富。
诗歌鉴赏:
这首《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美人与琴音的和谐。诗中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音乐与情感的氛围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楚艳与秦声的对比,反映了南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同时,诗中对乐器声音的描绘,不仅体现了音乐的美感,也暗示了情感的流动与变化。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即使时间流逝,情感依然存在,音乐与回忆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思念与不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绘女子的美丽和她的琴技,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 中间部分通过乐器与自然的声音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复杂性。
- 最后的几句则总结了情感的持久与不变,强调了音乐的力量。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眸剪秋水”,将眼睛比作秋水,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平仄相对,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猿苦啼嫌月”,赋予猿猴以情感,渲染了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意象分析:
- 云髻:象征女性的柔美与轻盈。
- 双眸秋水:代表清澈与聪慧的内在美。
- 乐器声:象征着情感的流动与传递,音乐成为情感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筝》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
- A. 自然景色
- B. 美人与琴音
- C. 战争场面
- D. 民生疾苦
-
“双眸剪秋水”中的“秋水”暗示了什么?
- A. 悲伤
- B. 清澈
- C. 暖意
- D. 暴风
-
诗中提到的“赵瑟”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诗体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筝》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音乐与情感,但白居易更注重对女性美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多体现孤独与自由的豪放风格。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