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五之五)》

时间: 2024-09-19 21:14:38

悟浮生。

厌浮名。

回视千钟一发轻。

从今心太平。

爱松声。

爱泉声。

写向孤桐谁解听。

空江秋月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五之五)
作者: 陆游

悟浮生。厌浮名。
回视千钟一发轻。
从今心太平。
爱松声。爱泉声。
写向孤桐谁解听。
空江秋月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领悟了浮生的无常,厌倦了世俗的名利。
回头看那千钟的浮华,实在轻如鸿毛。
从今往后,我的心境将会平和。
我喜欢松树的声音,喜欢泉水的声音。
对着那孤独的桐树,又有谁能听懂我的心声呢?
空荡的江面上,秋月明亮清晰。

注释

  • 浮生:指虚幻的人生,强调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浮名:指虚荣的名声。
  • 千钟:比喻世俗的繁华与喧嚣。
  • 太平:心境平和、安宁。
  • 松声:松树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象征自然之声。
  • 泉声:泉水流动所发出的声音,象征清澈与宁静。
  • 孤桐:孤独的桐树,隐喻孤独与无奈。
  • 空江秋月:描绘了空旷的江面与明亮的秋月,象征寂寞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情感。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感情的波折,作品展现了他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长相思》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一组词,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面临战乱和个人的苦闷,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幽静之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长相思》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言辞,表达了诗人对浮华名利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的“悟浮生”和“厌浮名”两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回顾“千钟一发轻”,展现了对世俗繁华的冷漠,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接下来的“从今心太平”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从此心境平和、不再追求名利的决心。此后,诗人抒发对自然声韵的热爱,通过“爱松声”和“爱泉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幽的自然境界,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最后的“写向孤桐谁解听”与“空江秋月明”则带有一丝孤独与寂寞的情感,孤桐的无奈与秋月的清冷,象征着诗人在追求内心宁静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不被理解。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陆游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悟浮生。厌浮名。
    领悟了人生的无常,厌倦了世俗的名声。

  2. 回视千钟一发轻。
    回头看世间的繁华,觉得一切都轻如鸿毛,毫无意义。

  3. 从今心太平。
    从今往后,心境将会达到平和安宁的状态。

  4. 爱松声。爱泉声。
    我喜欢松树的声音,喜爱泉水的流淌声。

  5. 写向孤桐谁解听。
    对着孤独的桐树,谁能理解我心中的声音?

  6. 空江秋月明。
    空旷的江面上,明亮的秋月映照着一片寂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千钟”比喻世间的繁华,强调其轻盈与虚幻。
  • 拟人:将自然声响赋予情感,使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他对浮生短暂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生:象征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 浮名:暗示世俗的虚荣与名利。
  • 松声、泉声: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孤桐:象征孤独与被忽视的情感。
  • 秋月:象征清冷的美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悟浮生”中的“浮生”是指什么? a) 快乐的生活
    b) 虚幻的人生
    c) 富裕的生活
    答案:b

  2. 诗中“爱松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孤独的无奈
    答案:b

  3. “空江秋月明”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a) 热闹的城市
    b) 宁静的自然
    c) 烟花盛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陆游的《长相思》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情感的抒发,但陆游更加强调对名利的超脱,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出对爱情的缅怀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陆游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