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公录示和提干喜雨之作,辄次元韵》

时间: 2024-09-19 21:25:24

雨挟潮痕涨具区,流渠决决绕幽居。

荷锄日课都忘倦,抱瓮天机本不疏。

且喜水平昌谷稻,莫教雷假介休车。

老翁饱外还多事,更把林间种树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挟潮痕涨具区,
流渠决决绕幽居。
荷锄日课都忘倦,
抱瓮天机本不疏。
且喜水平昌谷稻,
莫教雷假介休车。
老翁饱外还多事,
更把林间种树书。

白话文翻译:

雨水带着潮湿的痕迹,淹没了整个地区,
小河流淌,环绕着幽静的居所。
辛勤耕作的日子让我忘却了疲倦,
抱着水瓮,心中对天的机密并不疏远。
更何况如今稻谷丰收,水稻长势良好,
不要让雷声虚假地打扰了耕作的时机。
年迈的老翁虽然已经饱餐,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他更是要在林间种下树木,以书写生活的篇章。

注释:

  • :夹带、携带。
  • 潮痕:潮水留下的痕迹。
  • 流渠:指流动的水道。
  • 荷锄:提着锄头,表示农耕。
  • 抱瓮:抱着水瓮,象征着农田的灌溉。
  • 介休车:指农作的时节,不要错过。
  • 老翁:年长的人,常指农民。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农耕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蕴山,晚号石湖居士,汉族,江苏人,南宋著名诗人和词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关注自然和农耕生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季节,诗人通过描写雨水对农田的滋润,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依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后乡村的生机与农民的劳作,充满了生活气息。开篇以“雨挟潮痕涨具区”引入,生动地表现了雨水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农田的肥沃。接着,诗人以“流渠决决绕幽居”描绘了小河环绕的安静居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风光。

中间部分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在辛勤的耕作中忘却疲倦的愉悦。在“且喜水平昌谷稻”一句中,诗人对稻谷丰收的欢喜之情跃然纸上,显示出对自然恩赐的感激。最后,以“老翁饱外还多事”结尾,表现了尽管生活富足,农民仍然不忘勤勉,继续在林间种树,体现出一种持续追求的精神。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挟潮痕涨具区”——雨水带着潮湿的痕迹,浸润了整个区域。
  2. “流渠决决绕幽居”——流动的河渠环绕着幽静的居所,展现出一幅静谧的田园画面。
  3. “荷锄日课都忘倦”——农人辛勤耕作,甚至忘却了疲倦。
  4. “抱瓮天机本不疏”——抱着水瓮,心中对天的安排并不疏远,表现出一种与自然的亲近。
  5. “且喜水平昌谷稻”——更何况稻谷丰收,水稻生长良好,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
  6. “莫教雷假介休车”——不要让雷声虚假地打扰耕作的时机,警惕自然的变化。
  7. “老翁饱外还多事”——年迈的老翁虽然吃饱了,但依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8. “更把林间种树书”——他还要在林间种树,继续书写生活的篇章。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雨挟潮痕”形象地描绘出雨水的影响。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如“抱瓮天机”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雨水滋润和丰收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生命与希望,滋润了大地。
  • 稻谷:代表丰收与富饶。
  • 老翁:象征勤劳与坚韧的农民形象。
  • 树林:象征自然的庇护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A. 雪 B. 雨 C. 风

  2. 诗人对稻谷的态度是? A. 忧虑 B. 喜悦 C. 无所谓

  3. “老翁饱外还多事”中的“老翁”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年长的农民 C. 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描写,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忧患与个人的遭遇,情感更为深沉。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重草木的生长与季节的变换,体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主题相近,但情感表达和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