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韵文
红焰坠,为解别离垂泪。
一晌思量多少意,月明人不寐。
豆蔻梢头年岁,拟似花枝无异。
静比湘兰,幽比桂,相看浑欲醉。
白话文翻译:
火红的焰火落下,为了缓解离别的痛苦我流下了泪水。
一时之间思念的情感有多少,明月当空却辗转难眠。
豆蔻的顶端岁月如流,仿佛与花枝没有区别。
静谧的我比湘兰更加幽静,比桂花更加清幽,
彼此相视,仿佛都快要醉倒在这美好的氛围中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焰坠:指焰火的消逝,象征着热烈的情感转瞬即逝。
- 豆蔻:指豆蔻树,常用来象征青春年少。
- 湘兰、桂:分别指湘水边的兰花和桂花,常用来比喻清幽的环境。
- 欲醉:表示在美好事物面前的沉醉状态。
典故解析:
- “月明人不寐”意指夜深人静时,因思念而辗转难眠,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情感寄托。
- “豆蔻”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青春少女,寓意着年华的短暂与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文漪,生于当代,擅长古诗词的创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受到广泛喜爱。她的作品多涉及爱情与人生感悟,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一个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面对离别与思念,借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时代背景中的社会变迁使得个人情感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在离别中体会到深刻的思念之情,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一种既悲伤又美好的情感状态。开篇的“红焰坠”即用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种热烈的情感,紧接着便是流泪的细腻描写,体现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重。
“月明人不寐”一句,月光如水,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夜深人静时更显得心中思念的沉重。诗中提到的“豆蔻梢头年岁”,不仅是对青春的感慨,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接下来与“湘兰”、“桂”的对比,生动地将诗人的情感状态与自然环境结合,展现出一种清幽而醉人的氛围。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共鸣。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人们对离别与思念的普遍体验,具有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焰坠,为解别离垂泪:红焰的落下象征着热烈情感的消逝,流泪则是对离别的直接反应。
- 一晌思量多少意,月明人不寐:思念在夜深人静时愈加明显,月光照耀下,诗人辗转难眠。
- 豆蔻梢头年岁,拟似花枝无异:青春如豆蔻般短暂,诗人感叹年华与花枝无异,流逝无情。
- 静比湘兰,幽比桂,相看浑欲醉:在宁静中,诗人感受到幽静的美,与友人相视间,情感愈加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豆蔻”比喻青春,使用生动的意象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静比湘兰,幽比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对青春短暂与美好情感的眷恋,借助自然意象深化了情感的层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焰:象征热烈的爱情或情感,亦代表消逝。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 豆蔻:象征青春与年华,表达时间的流逝。
- 湘兰与桂:象征清幽与美好,反映内心的宁静与醉人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焰坠”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兴奋
B. 离别的痛苦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豆蔻”象征什么?
A. 年龄
B. 财富
C. 友情 -
“月明人不寐”中的“人不寐”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睡得很好
B. 辗转难眠
C. 去旅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钗头凤·世情薄》相比,两者都表达了离愁别绪,但赵文漪的作品更侧重于对青春的感慨与思念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强调爱情的无奈与悲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歌百家》
- 相关的古诗词研究资料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