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4-09-19 20:45:57

归未卜。

频倒金驱纤玉。

明月绡窗停剪烛。

搦愁题蠹绿。

秋水娟娟鱼目。

腰素几分销缩。

接得云笺无意读。

雕鞍何处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陈坦之〔宋代〕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
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
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途不确定的感慨,反复地倾倒金杯玉壶,明亮的月光透过绡窗,烛光在窗前闪烁。愁绪如同题写在绿纸上的字,秋水清澈如鱼目,瘦腰似乎又几分消瘦。接到云信却没有心情去细读,雕鞍此刻又要停留在何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未卜:归途尚未确定。
  • 金驱纤玉:金杯与玉壶,这里可能指饮酒。
  • 绡窗:用绡布做的窗户,轻薄透明。
  • 搦愁:提笔写愁。
  • 题蠹绿:在绿色纸上写字,纸上可能有虫蛀。
  • 秋水娟娟:秋天的水清澈明净。
  • 鱼目:鱼眼,形容水的清澈。
  • 腰素:腰肢纤细。
  • 云笺:信笺,云朵般的信纸。
  • 雕鞍:雕花的马鞍。

典故解析

  • “明月”常象征思念与孤独。
  • “秋水”与“鱼目”则描绘了一种清澈的自然景象,寓意心境的宁静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坦之,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心境游离,社会动荡或个人遭遇困扰之际,反映了他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用简洁的语句勾勒出自己内心的迷茫和惆怅。开头的“归未卜”便直接点出归途的不确定感,接着的“频倒金驱纤玉”则通过饮酒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试图忘却忧愁的无奈。月光透过绡窗,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却又忧伤的氛围。

“搦愁题蠹绿”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似乎在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却又感到无从倾诉。秋水的描绘,则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心灵的映射,清澈而又静谧。最后两句“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则是对未来的迷惘和对归宿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未卜:表达归途的不确定性。
  • 频倒金驱纤玉:反复饮酒以麻醉自己。
  • 明月绡窗停剪烛:月光映照下,剪烛而坐,营造孤独氛围。
  • 搦愁题蠹绿:用笔写下愁思,纸张或有虫蛀,暗示忧愁之重。
  • 秋水娟娟鱼目:清澈的秋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忧伤。
  • 腰素几分销缩:描绘自己因愁苦而消瘦。
  • 接得云笺无意读:收到信,却没有心情去阅读。
  • 雕鞍何处宿:对未来或归宿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水娟娟鱼目”,将水比作鱼眼,生动形象。
  • 对仗:例如“归未卜”与“雕鞍何处宿”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和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诗人在面对现实时,既渴望归去,又感到无奈,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孤独。
  • 秋水:象征宁静与清澈的内心状态。
  • 云笺:象征情感的寄托与沟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归未卜”是什么意思?

    • A. 归途未定
    • B. 归途已知
    • C. 归途愉快
    • D. 归途遥远
  2. “搦愁题蠹绿”中的“蠹”指的是什么?

    • A. 有虫蛀的纸
    • B. 绿色的纸
    • C. 愁苦的情绪
    • D. 诗中的情感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深。
  • 李白的《静夜思》则直白表达了思乡之情,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谒金门》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