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

时间: 2025-01-19 20:07:39

仓黄禁陌放飞戈,南去我稀北去多。

自古胡沙埋皓齿,不堪重唱蓬蓬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仓黄禁陌放飞戈,南去我稀北去多。自古胡沙埋皓齿,不堪重唱蓬蓬歌。

白话文翻译:

在禁忌的街道上,黄昏时分放下武器,南方的人少而北方的人多。自古以来,胡人的沙土埋藏了白皙的牙齿,令人不堪再唱那欢乐的歌。

注释:

  • 仓黄:指黄昏时分的颜色,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禁陌:指禁止通行的街道或地方,暗指战争的场所。
  • 飞戈:放下武器或战斗的意思。
  • 南去我稀:南方的人比较稀少。
  • 北去多:北方的人比较多,暗示战乱或迁徙。
  • 胡沙: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战斗,通常与中原的汉族对立。
  • 皓齿:指白色的牙齿,象征年轻和活力。
  • 蓬蓬歌:欢快的歌曲,寓意快乐的生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胡沙”可以指代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有过战争和冲突的北方民族,如匈奴、契丹等;“皓齿”则可能隐喻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而“蓬蓬歌”则是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延之,号南塘,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官职。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善于描绘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在宋代,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无奈。开头的“仓黄禁陌放飞戈”呈现出一种紧张的气氛,暗示着战斗的结束和战争带来的阴影。接着,诗人描绘了南北方人们的迁徙状况,南方人少而北方人多,暗示着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动和社会变迁。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出对乐土的无奈追求。在整体上,诗人用“胡沙埋皓齿”的意象,深刻地刻画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与对生命的摧毁,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仓黄禁陌放飞戈:这里用“仓黄”形容黄昏的沉重气氛,暗示战争的阴影;“禁陌”则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放下武器意味着战斗结束,但也带来了无尽的忧虑。

  • 南去我稀北去多:通过对南北方人流动情况的对比,揭示了战争造成的人口迁徙与生计困境,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 自古胡沙埋皓齿:这一句引入历史背景,表明战争自古以来就存在,胡人对中原的侵扰与压迫使得无数生命消逝。

  • 不堪重唱蓬蓬歌:最后一句在对比过去的欢乐与现实的悲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失落与对无奈的抗拒。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形成了节奏感。
  • 比喻:如“胡沙埋皓齿”,用胡沙埋葬白牙的意象,比喻战争带走了年轻人的生命与欢乐。
  • 意象:黄昏、武器、胡沙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战乱和悲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古代战乱的描绘,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对历史的警醒,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仓黄:象征沉重、无奈的气氛。
  • 飞戈:代表战争的结束与无奈。
  • 胡沙:象征外敌的侵扰与战争的残酷。
  • 皓齿:象征年轻的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仓黄”代表什么?

    • A. 早晨
    • B. 黄昏
    • C. 中午
    • D. 夜晚
  2. 诗人对南方和北方人流动的描绘,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人口增长
    • B. 战争带来的迁徙
    • C. 经济繁荣
    • D. 文化交流
  3. “胡沙埋皓齿”中的“皓齿”象征什么?

    • A. 年轻的生命
    • B. 战争的胜利
    • C. 财富
    • D. 文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八 vs. 杜甫《春望》

  • 主题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战乱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无奈,但刘子翚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语言风格:刘子翚的语言更为简练直接,而杜甫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汇总与分析。
  • 《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实践指导。
  • 《刘子翚研究》:集中探讨刘子翚的生平与文学成就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