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江山》
时间: 2024-12-29 18:0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此江山无人管,神州陆沉重见。祖脉昆仑,长流扬子,延得文明一线。天涯目断。看地尽尧封,疆分禹甸。一发中原,黄权濩落手谁援。古今豪杰何限。那二十四朝,底事龙战。莽莽欧风,沉沉墨雨,何似蓬莱清浅。茫茫震旦。概前代沧桑,几经天演。民族潮流,一声声拍岸。
白话文翻译:
如此辽阔的江山无人管理,中华大地沉重而模糊。祖先的根脉在昆仑山,长江水流不断,延续了我们的文明。天涯无尽,视野所及尽是尧封之地,疆域划分如同禹甸。中原一旦动荡,黄权落在谁的手中,谁能援助?古往今来英豪何其众多,那二十四个朝代,究竟是怎样的龙争虎斗。莽莽的西方风气,沉沉的黑雨,与蓬莱的清浅相比,真是相去甚远。茫茫的震旦,概述了前代的沧桑,经过几度变迁。民族的潮流,犹如波涛般拍击着岸边。
注释:
- 江山:指国家和领土。
- 神州:指中国,古代文人对祖国的称呼。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山脉,意指中华民族的根源。
- 扬子:指长江,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 尧封:指尧帝所封的土地,寓意着古代的理想社会。
- 禹甸:指大禹所划分的疆域,象征着治水和治理国家的智慧。
- 黄权:指黄河流域的权力。
- 二十四朝:指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多个朝代,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斗争。
- 欧风:指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影响。
- 震旦: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为“东方的朝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超,近代著名的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风多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创作背景:
《如此江山》创作于国家动荡之际,作者对社会现状感到忧虑,通过描绘江山与历史,反映了对国家治理和民族团结的渴望。
诗歌鉴赏:
《如此江山》是一首饱含历史厚重感的诗作,诗人以“江山”开篇,立刻勾勒出了一幅苍凉的画面:辽阔的土地在无人管理的境况下显得沉重且模糊,暗示了国家的乱象。接下来的描写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长河,提到昆仑与扬子,象征着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延续,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珍视。
诗中“天涯目断”和“疆分禹甸”一句,通过对比古代理想的统治与当前现实的混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分裂与无助的深切感受。接着,诗人提到“古今豪杰何限”,让人想起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国家兴亡而奋斗的英雄,他们的努力似乎在无尽的历史中被淹没。
最后,诗人以“民族潮流,一声声拍岸”收尾,将整个诗篇的情感推向高潮,仿佛在召唤所有的中华儿女共同关注国家的未来,重振民族的精神。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呼唤,深刻而激荡人心,让读者在感叹历史的同时,思考当下与未来的责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如此江山无人管:开篇直入主题,指出当前国家的荒凉状态。
- 神州陆沉重见:形象地描绘出国家的沉重与压抑。
- 祖脉昆仑,长流扬子:强调中华民族的根源和文明的延续。
- 天涯目断:表达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 看地尽尧封,疆分禹甸:回忆历史上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一发中原,黄权濩落手谁援:描绘中原一旦动荡,谁能援助的无奈感。
- 古今豪杰何限:追思历史上众多为国为民的英雄。
- 那二十四朝,底事龙战:探讨历史上朝代更迭的斗争与纷争。
- 莽莽欧风,沉沉墨雨:对比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沉重的现实。
- 何似蓬莱清浅:用蓬莱仙境作对比,显示现实的艰难。
- 茫茫震旦:指代广袤的中华大地,强调其历史的沧桑。
- 概前代沧桑,几经天演:回顾历史的变迁与民族的演化。
- 民族潮流,一声声拍岸:以潮流拍岸象征民族复兴的力量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山”比喻国家,增强了诗歌的情感。
- 对仗:如“莽莽欧风,沉沉墨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强调历史的厚重感和民族的责任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民族团结的渴望。情感基调既有忧伤,也有激励,呼唤着中华儿女共同努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国家的命运与繁荣。
- 昆仑:象征中华民族的根源与精神。
- 扬子:象征中华文明的发源与延续。
- 尧封、禹甸:象征古代理想的治理与治国理政的智慧。
- 欧风、墨雨:象征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现实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祖脉昆仑”指的是什么? A. 中华文明的根源
B. 西方文化
C. 某个朝代 -
“民族潮流,一声声拍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与力量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蒋士超的《如此江山》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但蒋士超更多地关注历史的积淀与未来的希望,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当下的苦难和民生的疾苦。两者的风格与主题相辅相成,共同反映了中国诗人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传记》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