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写怀》

时间: 2025-01-04 10:28:27

园林昨夜拂清飙,银汉秋高玉宇寥。

月下有怀诗共约,山中无事俗全消。

金风自与群芳遍,玉露还将百卉凋。

闻说西郊仙境近,杖藜应去一逍遥。

意思解释

秋夕写怀

作者: 林大章 〔明代〕

原文展示:

园林昨夜拂清飙,银汉秋高玉宇寥。
月下有怀诗共约,山中无事俗全消。
金风自与群芳遍,玉露还将百卉凋。
闻说西郊仙境近,杖藜应去一逍遥。

白话文翻译:

昨夜园林中清风拂面,明亮的银河高挂,天空显得格外空旷。
在月光下,我心中有诗意的约定,山中无事,世俗烦恼全都消散。
金色的秋风自然让百花绽放,清晨的露水却又使百花凋零。
听说西郊的仙境就在附近,我想拄着拐杖去那里悠闲地游玩。

注释:

  • : 抚摸、吹拂。
  • 清飙: 清凉的风。
  • 银汉: 指银河,形容夜空星辰。
  • 玉宇: 美丽的天空。
  • 无事: 没有事情,形容心境的清净。
  • 俗全消: 世俗的烦恼完全消散。
  • 金风: 秋天的风,金色象征丰收与成熟。
  • 百卉: 百花。
  • 杖藜: 拄着拐杖,藜是一种植物,常用作拐杖。
  • 逍遥: 悠闲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大章,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可能在一个宁静的秋夜,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闲适,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仙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夕写怀》是一首典型的秋日抒怀诗,诗人在宁静的秋夜中,借助自然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园林中的清风与高挂的明月,展现出一种恬静而美丽的秋夜景象,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接着,诗人表达了在月光下的情感共鸣,似乎与友人约定吟诗作对,体现了一种文人之间的雅趣。

而“山中无事俗全消”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他在山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世俗的纷扰被抛诸脑后。接下来的“金风自与群芳遍,玉露还将百卉凋”则对比了秋天的丰收与凋零,深刻地反映了秋天的双重性:既有美丽的花儿绽放,也有凋零的哀伤。最后,诗人提到西郊的仙境,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又有对人世纷扰的淡然。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园林昨夜拂清飙”:描绘了清风轻拂的夜晚,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凉爽。
    • “银汉秋高玉宇寥”:形容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明亮,银河璀璨,增加了诗的视野感。
    • “月下有怀诗共约”: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感到与友人的诗意相约,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山中无事俗全消”:在山中无所事事,世俗的烦恼消散,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金风自与群芳遍”:金秋的风使百花争相开放,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 “玉露还将百卉凋”:晨露使得花儿凋零,暗示生命的无常。
    • “闻说西郊仙境近”:提到西郊仙境,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杖藜应去一逍遥”:表达了诗人希望拄着拐杖去仙境悠游的愿望,体现了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 “金风自与群芳遍,玉露还将百卉凋”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把银河比作银汉,形象生动。
    • 拟人: 将风、露赋予了生命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美丽自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渴望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意象分析:

  • 清风: 代表着宁静与清新,象征着诗人的心境。
  • 银河: 象征着浩瀚与无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月光: 代表着诗意与灵感,照亮了诗人的思绪。
  • 百花: 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体现了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河流
    B. 银河
    C. 银色的树叶
    D. 银色的山脉

  2. “山中无事俗全消”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忙碌
    B. 宁静
    C. 悲伤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而林大章的《秋夕写怀》则侧重于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闲适,尽管都是在月光下,但情感与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