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洗心斋杂咏》

时间: 2025-01-19 17:47:36

不羡中条住,还依半亩栖。

梅梢侵阁破,山影压墙低。

晚稻千畦紫,垂杨一带齐。

终朝孤赏迥,何必藉偏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羡中条住,还依半亩栖。
梅梢侵阁破,山影压墙低。
晚稻千畦紫,垂杨一带齐。
终朝孤赏迥,何必藉偏提。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羡慕居住在中条山的人,
我只是在这半亩土地上栖息。
梅树的枝条伸进阁楼,
山的影子低低地压在墙上。
傍晚的稻谷在千畦中泛着紫色,
垂柳成行,完全齐整。
整天独自欣赏这清幽的景致,
何必去借助别人的赞美来抬高自己呢?

注释:

  • 中条:指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因其风景优美而受人向往。
  • :栖息,停留。
  • :指楼阁,古代建筑的一种。
  • :伸入,侵入。
  • :破坏,打破,形容梅枝触及阁楼。
  • 山影:山的影子。
  • 千畦紫:千畦稻田泛紫色。
  • 终朝:整天。
  • 孤赏迥:独自欣赏,孤独而清远。
  • 藉偏提:借助他人的赞美。

典故解析:

“中条”作为地名,常常被文人描绘为隐逸的理想之地,象征着高洁的生活追求。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拒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路孟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洗心斋中写成。诗人在此处观察自然,感受到宁静与美好,借此表达自己对世俗的超脱与独立。

诗歌鉴赏:

《秋日洗心斋杂咏》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漠。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和谐,诗中每一个意象都流露出诗人的自得与闲适。诗的开篇“不羡中条住”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他并不羡慕那些居住在名山大川中的人,而是选择在半亩土地上静静栖息,显示出一种对自然的珍视和对名利的漠视。

接下来,诗人通过“梅梢侵阁破,山影压墙低”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梅树的枝条伸入阁楼,山影低悬,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这种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感受到那份清幽和宁静。

“晚稻千畦紫,垂杨一带齐”则展现了一幅秋日丰收的美丽图景,晚稻的紫色与垂杨的整齐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诗人似乎在此刻找到了与自然的契合。

最后一句“终朝孤赏迥,何必藉偏提”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我欣赏的坚定态度,无需借助他人的赞美来提升自己。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秋日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人生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羡中条住: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生活的不羡慕。
  2. 还依半亩栖:诗人选择在小小的地方安居。
  3. 梅梢侵阁破:梅树的枝条伸入阁楼,暗示自然的亲近。
  4. 山影压墙低:山的影子低垂,渲染出环境的宁静。
  5. 晚稻千畦紫:描绘秋天稻谷的丰收,颜色鲜明。
  6. 垂杨一带齐:柳树成行,构成和谐的自然景观。
  7. 终朝孤赏迥:整天独自欣赏,表达孤独却乐观的心态。
  8. 何必藉偏提:强调自我欣赏的重要性,不必依赖他人评价。

修辞手法:

  • 比喻:梅梢与阁楼的关系,比喻人与自然的亲密。
  • 对仗:如“千畦紫”和“一带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山影压墙,给山赋予了生命,使画面更具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独立。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高洁,体现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2. :代表自然的伟大与安宁。
  3. :象征丰收与富饶。
  4. :象征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中条山的态度是: A. 羡慕
    B. 无所谓
    C. 反感
    D. 赞美

  2. 诗中提到的“梅梢”表示: A. 梅树的高度
    B. 梅树的影子
    C. 梅树的枝条伸入阁楼
    D. 梅树的花朵

  3. 诗人整天独自欣赏自然的原因是: A. 喜欢热闹
    B. 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C. 感到孤独
    D. 想要与人分享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心境的清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 而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怀,与路孟逵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