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儿吹角汉城头,月皎霜寒大漠秋。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
白话文翻译
胡人的号角在汉城的城头吹响,月光皎洁,霜寒笼罩着广袤的秋日大漠。三次吹奏还未结束,天色已经破晓,有谁不会因此而兴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注释
- 胡儿:指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用于传递信号或鼓舞士气。
- 汉城:指汉人居住的城市,这里可能指边疆的汉人城市。
- 月皎:月光皎洁。
- 霜寒:形容天气寒冷,有霜。
- 大漠:广袤的沙漠地带。
- 三奏:三次吹奏。
- 望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字伯苍,唐代诗人,政治家。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清晨景象,通过胡人吹角的情景,表达了边疆将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边塞的寒冷和荒凉,以及将士们的孤独和乡愁。
诗歌鉴赏
武元衡的《单于晓角》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一幅边塞清晨的图景。诗中“胡儿吹角汉城头”一句,既描绘了边疆的军事氛围,又暗示了战争的紧张和将士的警觉。“月皎霜寒大漠秋”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烘托出边疆的荒凉和寒冷,增强了诗的意境。后两句“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武元衡的诗才和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儿吹角汉城头:胡人在汉城的城头吹响号角,描绘了边疆的军事氛围和将士的警觉。
- 月皎霜寒大漠秋:月光皎洁,霜寒笼罩着广袤的秋日大漠,烘托出边疆的荒凉和寒冷。
- 三奏未终天便晓:三次吹奏还未结束,天色已经破晓,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将士的坚守。
- 何人不起望乡愁:有谁不会因此而兴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月皎霜寒”拟人化,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
- 对仗:“胡儿吹角”与“月皎霜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边塞的寒冷和荒凉,以及将士们的孤独和乡愁,展现了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意象分析
- 胡儿吹角:象征边疆的军事氛围和将士的警觉。
- 月皎霜寒:象征边疆的荒凉和寒冷。
- 大漠秋:象征边疆的广袤和孤寂。
- 望乡愁:象征将士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胡儿吹角”指的是什么? A. 胡人在吹奏乐器 B. 胡人在唱歌 C. 胡人在跳舞 D. 胡人在打仗
-
“月皎霜寒大漠秋”中的“月皎”是什么意思? A. 月亮很圆 B. 月亮很亮 C. 月亮很暗 D. 月亮很红
-
诗中“何人不起望乡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乡愁 D. 恐惧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的豪情壮志。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武元衡《单于晓角》:两者都描绘了边塞风光,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将士的豪情壮志,而武元衡的诗则更多表达将士的乡愁。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武元衡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