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白话文翻译:
在南方依靠刘表,在北方则有刘琨,年年征战,箫鼓声喧天。 一旦云雨分散,相隔千万里,只能在长城下,秋月夜听洞庭湖边的猿啼。
注释:
字词注释:
-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此处指代南方。
- 刘琨:西晋末年并州刺史,此处指代北方。
- 箫鼓:古代军中乐器,用以鼓舞士气。
- 乖:分离。
- 洞庭猿:洞庭湖边的猿猴,常用来形容边塞的孤寂。
典故解析:
- 刘表与刘琨: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南方和北方的势力,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边塞的征战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多写边塞风光和征战生活。此诗作于边塞,寄给远在荆南的朋友熊侍御,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及边塞生活的孤寂。
创作背景: 诗人身处边塞,夜晚月下思念远在荆南的朋友,感慨征战生活的艰辛和与友人的遥远距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方的刘表和北方的刘琨,展现了诗人身处边塞的征战生活。诗中“云雨一乖千万里”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比喻与友人的分离,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长城秋月洞庭猿”,以长城、秋月和洞庭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边塞的孤寂和凄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南依刘表北刘琨”,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身处边塞的复杂环境。
- 次句“征战年年箫鼓喧”,直接描绘了边塞征战的喧嚣场面。
- 第三句“云雨一乖千万里”,运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比喻与友人的遥远距离。
- 末句“长城秋月洞庭猿”,通过长城、秋月和洞庭猿的意象,营造出边塞的孤寂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刘表和刘琨的对比,展现了南北的差异。
- 比喻:用“云雨一乖”比喻与友人的分离。
- 意象:通过长城、秋月和洞庭猿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边塞生活的孤寂和艰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城:象征边塞的坚固和遥远。
- 秋月:增添了诗歌的凄凉氛围。
- 洞庭猿:象征边塞的孤寂和远离家乡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依刘表北刘琨”中的刘表和刘琨分别代表了什么? A. 南方和北方 B. 东方和西方 C. 古代和现代 D. 战争和和平
-
“云雨一乖千万里”中的“乖”是什么意思? A. 乖巧 B. 分离 C. 顺从 D. 调皮
-
诗的最后一句“长城秋月洞庭猿”中,哪个意象最强烈地表达了边塞的孤寂? A. 长城 B. 秋月 C. 洞庭猿 D. 云雨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边塞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边塞的孤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有助于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