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除夜》

时间: 2025-01-01 10:16:58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

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途中除夜

作者: 高蟾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
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白话文翻译:

南北之间如浮萍般漂泊,岁月又悄然催促我老去。
残留的灯光和腊月即将消逝,清晨的号角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鬓发渐渐染上白雪,内心却依然不愿放弃希望。
昔日的好友在金门之地,谁能帮助我摆脱世俗的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1. 浮萍迹:浮萍是水面漂浮的植物,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2. 年华:岁月,时光。
  3. :指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4. 晓角:清晨的号角,象征春天的到来。
  5. 侵雪:鬓发渐白,形容年纪渐长。
  6. 金门:古代长安的城门,象征繁华与旧识。
  7.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典故解析:

  • 金门旧知己:金门作为长安的象征,提到旧友,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蟾(约713年-约770年),字孟直,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局动荡而隐居。他以词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时分,诗人身处异乡,思乡之情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交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途中除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与感伤。开头两句“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引入了诗人的漂泊状态与时间的流逝,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则勾勒出除夕的景象,残灯象征着即将结束的旧年,而曙光的到来则寓意着新年的希望,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与旧岁与新年的交替。

后两句“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尽管鬓发已白,心中却依旧充满希望与追求。最后一句“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则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无奈,诗人渴望能有人帮助自己摆脱世俗的纷扰,去追寻心中的理想与真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高蟾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北浮萍迹:诗人因漂泊而感到无依无靠,生存状态如浮萍般不定。
  2. 年华又暗催:时间的无情流逝,促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短暂。
  3. 残灯和腊尽:旧年即将结束,残存的灯光象征着过往的岁月。
  4. 晓角带春来:晨曦初现,象征着新生活和希望的到来。
  5. 鬓欲渐侵雪:年华已老,白发渐生,感叹人生的变化。
  6. 心仍未肯灰:尽管外在衰老,内心依然保持热情与希望。
  7. 金门旧知己:对往昔友谊的追忆,渴望旧友的相助。
  8. 谁为脱尘埃:表达了对脱离世俗纷扰、寻找内心安宁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浮萍”比喻漂泊的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如“年华”和“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残灯”、“晓角”等意象,营造出时光流逝与生死轮回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的孤独和对旧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浮萍: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2. :代表着过往的岁月与记忆。
  3. :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4.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5. 金门:象征着繁华的过去与友谊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北浮萍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 C. 对友谊的渴望
  2. 诗句“鬓欲渐侵雪”中的“雪”比喻什么?

    • A. 年龄增长
    • B. 生活的艰难
    • C. 友情的淡薄
  3. “金门旧知己”中的“金门”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古代长安的城门
    • C. 朋友的住所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高蟾的《途中除夜》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高蟾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李白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