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事金舆不再游,
翠鬟丹脸岂胜愁。
重门深锁禁钟后,
月满骊山宫树秋。
白话文翻译:
为何那金色的车子不再游览?
那青翠的发髻和红润的脸庞又怎能抵挡心中的愁苦?
重重的门深锁在禁钟之后,
明月照满了骊山宫中的秋树。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舆:指金色的车辆,古代帝王或贵族出行所用的车。
- 翠鬟:形容女子的发髻,青翠色。
- 丹脸:指红润的面容,通常形容年轻美丽的女子。
- 重门深锁:形容宫门紧闭,严加防范。
- 禁钟:指宫中的警钟,通常用于警示或召集。
- 月满:形容皎洁的月光,也暗示着圆满与安宁。
- 骊山:位于陕西一带,与唐代历史息息相关。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骊山,因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密切相关,常被视为奢华与悲哀的象征。骊山的宫殿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也见证了后来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华清宫》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但在繁华的背后,隐含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政治斗争,尤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使得此诗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华清宫》以其浓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共鸣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人通过简单的四句,描绘了骊山华清宫的荒凉与寂寞,反映了他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美好爱情的惋惜。首句“何事金舆不再游”直接表达了对曾经辉煌的怀念,金舆的消失象征着曾经的繁华已逝,暗示着人事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翠鬟丹脸岂胜愁”,则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愁苦,即使美丽的容颜也无法掩盖内心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最后两句“重门深锁禁钟后,月满骊山宫树秋”,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宫殿景象,展现了深闭的宫门和孤寂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心灵的孤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事金舆不再游:诗人直接提出疑问,暗示往日的盛况不再,表露对失去的怀念。
- 翠鬟丹脸岂胜愁:即使美丽的女子也无法抵挡心中的愁苦,反映出内心的悲伤。
- 重门深锁禁钟后:强调宫殿的封闭与孤独,暗示着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 月满骊山宫树秋:月光洒满骊山,映衬出秋天的寂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金舆”与“翠鬟”、“丹脸”与“愁”形成对仗,使诗句更为工整。
- 意象:金舆、翠鬟、月满等意象交织,构建出既美丽又悲伤的画面。
- 拟人:将“愁”拟人化,使得情感更具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华清宫的孤寂景象,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失落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美好回忆的执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舆:象征权力与荣耀,代表了过去的繁华。
- 翠鬟丹脸:象征青春与美丽,反映出个体的情感。
- 重门:象征隔绝与封闭,暗示内心的孤独。
- 月满:象征圆满与宁静,同时寓意着凄凉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金色的车辆
C. 一种植物 -
“翠鬟丹脸岂胜愁”中“胜”字的意思是? A. 胜利
B. 战胜
C. 超过 -
诗中提到的“骊山”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 李白
B. 唐玄宗
C. 杜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高蟾的《华清宫》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下的孤独情感,但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意,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