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作者: 崔颢 〔唐代〕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白话文翻译:
我家靠近九江水,
来往都在九江的旁边。
我们都是长干人,
但生下来却互不相识。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江:指九江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流经现今的江西省。
- 长干:古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附近。
典故解析:
长干行是古代民歌的一种,常用于表达乡情和离愁。在这里,诗人通过地名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704年-754年),字颢然,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与王之涣、李白齐名。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变迁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家乡的水域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
诗歌鉴赏: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诗中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家临近九江,水域的流动与来往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居住环境的美好和生活的便利。而随后的两句则转向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即便同为长干人,却因世事变迁,互不相识。这种情感上的疏离感在诗中显得尤为明显,也引发读者对人情冷暖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全诗用词简练却极具表现力。通过“家临九江水”和“来去九江侧”的对仗,形成了鲜明的空间感,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美好。反观“生小不相识”的结尾则如同一声叹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也十分丰富,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人际关系的疏离则暗示着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孤独。这种强烈的对比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令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临九江水: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美丽,水边的自然景色令人向往。
- 来去九江侧:强调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所,暗示他与江水的密切关系。
- 同是长干人:引出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认同,尽管地理上相近。
- 生小不相识: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唤起对人情冷漠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临九江水”和“来去九江侧”,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水象征时间与变化,表现出流逝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 排比:用简洁的句式展现相似的环境与不同的人生经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长干人:代表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与身份认同。
- 来去:暗示生活的奔波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西省的一条河流
B. 湖南省的一座城市
C. 四川省的一座山 -
该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怀念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C. 对爱情的向往 -
诗中“生小不相识”是什么意思?
A. 大家都是小孩
B. 虽然同是长干人,却没有交情
C. 朋友之间的争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崔颢的《长干行》更侧重于描绘人际关系的疏离,而《登鹳雀楼》则表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和对未来的憧憬。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反映了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的观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崔颢诗文集》
以上是《长干行·家临九江水》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