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

时间: 2025-01-17 10:05:33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何 一作: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唐代〕

岧峣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
何如此处学长生。

白话文翻译

行经华阴,看到岧峣的太华山俯视咸京,远处的三峰削尖在天边,难以成形。武帝的祠庙前,云雾欲散,仙人掌上的雨水刚刚晴去。北方的河山紧靠着险峻的秦关,西边的驿路通向汉代的畤平。借问路旁的名利客,何以不在此处学习长生之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岧峣: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 :俯视,向下看。
  • 咸京:指关中地区,古时的咸阳。
  • 武帝:汉武帝,汉朝的一个重要统治者。
  • :祭祀的地方。
  • 云欲散:云雾似乎要散开。
  • 仙人掌:传说中的仙人所持的植物,象征长生不老。
  • 借问:恳请询问。
  • 名利客:追求名利的人。

典故解析

  • 武帝祠:汉武帝因其雄才伟略而受到后世崇拜,祠庙常作为祭祀场所。
  • 长生:古人追求长生的思想,反映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54年,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
《行经华阴》写于崔颢途经华阴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行经华阴》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山水诗,崔颢通过对华阴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的追求。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太华山的雄伟与壮丽,展现了自然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中提到武帝祠的云雾与仙人掌上的雨,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仿佛在诉说着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问路旁的名利客,反映出对名利的质疑与思考。这一问句不仅引导读者反思名利的价值,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从自然中得到的心灵宁静与人生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岧峣太华俯咸京:描绘太华山的高耸,俯瞰咸京的景象,显示出山的雄伟。
  2. 天外三峰削不成:远处的三峰高耸,似乎在天边延续,未能形成完整的形态。
  3. 武帝祠前云欲散:在武帝的祠庙前,云雾似乎要散去,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4. 仙人掌上雨初晴:雨后的宁静,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5. 河山北枕秦关险:描写北方河山的险峻,表明自然的壮丽与危险。
  6. 驿路西连汉畤平:西边的驿路通往汉代的畤平,展现历史的延续。
  7. 借问路傍名利客:向路旁追求名利的人询问。
  8. 何如此处学长生:为何不在这里追求长生,反映出对名利的不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欲散”比喻一种即将显现的清明。
  • 对仗:如“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体现了工整和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名利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观,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长生之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华山:象征雄伟与壮观,激发人们的敬畏感。
  • 武帝祠:代表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寄托对英雄的怀念。
  • 云、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哲理,反映人对长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孙权

  2. 诗中“岧峣”的意思是什么?
    A. 平坦
    B. 高峻
    C. 严寒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哪一方面?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探讨人生哲理。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示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比较崔颢的《行经华阴》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崔颢更加关注名利的哲学思考,而王之涣则强调对壮丽景色的直接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崔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