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仪》

时间: 2025-01-01 12:58:32

法像坤仪重,来从汴水迁。

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望绝秋毫永,循环太古前。

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像坤仪重,来从汴水迁。
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望绝秋毫永,循环太古前。
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庄严而神秘的场景。法象的重量如同大地的仪式,从汴水迁移而来。飞龙在四个极点上盘旋,黄道在天际划分了天地的界限。远望那秋毫的细微变化,仿佛永恒不变,循环往复如同太古时光。在这荒凉的台上,明月照耀的夜晚,想必是有泪水潺潺流下。

注释

  • 法像:指法器或宗教象征,具有庄重的意义。
  • 坤仪:坤,指大地,仪则是仪式或象征,合在一起指代一种深厚的文化或哲学内涵。
  • 汴水:即汴河,古代重要的水道,象征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 飞龙:在古代文化中,龙常被视为象征力量和尊贵的动物。
  • 黄道:指天上的黄道带,古人认为这是天体运行的重要轨道。
  • 秋毫:指秋天的细微事物,诗中用来象征微小的变化。
  • 循环太古前:意指时间的循环延续至古老的时期。
  • 荒台:可以理解为荒凉的地方,诗中表现出孤独感。
  • 潺湲:形容水流细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眼泪流淌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揭傒斯,元代诗人,字梦阮,号云崖,浙江人。其诗风受唐诗影响深厚,善于用典和描绘自然景象,作品常蕴含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铜仪》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政治动乱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大自然与宇宙的思考,抒发内心的忧虑与感慨,表达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铜仪》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整体上来看,诗人通过对法象、飞龙、黄道等意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宇宙观。他将大地与天体的关系、历史的循环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思考。诗中“法像坤仪重”一句,传达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仿佛在述说着人们对古代智慧的尊重与怀念。

“飞龙缠四极”描绘了一种动态的宇宙图景,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映射,也是对未来的期许。诗人通过“秋毫永,循环太古前”的描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永恒,展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与无奈。

最后两句“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忧伤的情绪。在这荒凉的环境中,月光照耀下的泪水,既是对往昔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无奈,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法像坤仪重:法象如同大地般沉重,象征着文化的厚重。
  • 来从汴水迁:文化从汴水传承而来,暗示历史的渊源。
  • 飞龙缠四极:象征力量的飞龙围绕着宇宙的四个方向,表现出天地的壮丽。
  • 黄道界中天:黄道的划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理解,反映出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 望绝秋毫永:遥望细微的秋毫,暗示着对永恒的思考。
  • 循环太古前:历史的循环与时间的延续,哲理性极强。
  • 荒台明月夜:孤独的环境与明亮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应有泪潺湲:对孤独与忧伤的感叹,泪水象征了对历史的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法像比作沉重的坤仪,通过重量感表达文化的深厚。
  • 拟人:飞龙缠绕,赋予了自然元素以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体而言,《铜仪》通过对宇宙、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生命、文化与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对古代智慧的追寻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孤独,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像:象征传统文化与智慧。
  • 飞龙:代表力量与尊贵,寓意深远。
  • 黄道:象征宇宙的秩序与规则。
  • 秋毫:细微事物,象征时间的流逝。
  • 荒台:孤独的环境,反映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法像坤仪重”意指什么?

    • A. 文化的轻盈
    • B. 文化的厚重
    • C. 大地的轻松
  2. “飞龙缠四极”中的飞龙象征什么?

    • A. 传统
    • B. 力量
    • C. 孤独
  3. 最后两句中,“应有泪潺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绝望
    • C. 孤独与忧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中对孤独与历史的不同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揭傒斯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铜仪》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