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淮东》

时间: 2025-01-19 13:54:20

扁舟何处客,此地饱经过。

彭蠡江声合,扬州月色多。

天低知近海,地阔欲横河。

自是吾生拙,如君定若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之淮东
作者:揭傒斯 〔元代〕

扁舟何处客,此地饱经过。
彭蠡江声合,扬州月色多。
天低知近海,地阔欲横河。
自是吾生拙,如君定若何。

白话文翻译:

这位客人,你的扁舟要驶向何方?在这里,我已经走过了很多次。
彭蠡江的水声与扬州的月色交融在一起。
天空低垂,这里离海很近;大地辽阔,仿佛要横跨河流。
我这一生本就笨拙,如今你又将如何呢?

注释:

  • 扁舟:小船,通常用于水上交通。
  • 彭蠡江:指的是江南的水域,声音与月色的结合描绘了自然美。
  • 扬州:古代名城,以水乡著称。
  • 天低知近海:指天空显得低沉,暗示靠近海洋的地方。
  • 自是吾生拙:自认为自己生活得笨拙。

典故解析:

“彭蠡江”出自《楚辞》,是古代文人常提及的江河,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扬州则是历史上繁华的城市,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揭傒斯,元代诗人,生于元代,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友人去往淮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人之淮东》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用“扁舟何处客”将读者引入送别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惆怅的氛围。接着提到“彭蠡江声合,扬州月色多”,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既是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也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天低知近海,地阔欲横河”,生动地体现出人们对辽阔自然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不安。结尾的“自是吾生拙,如君定若何”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表达了对自身生活拙劣的反思与对友人未来的关心,让整首诗充满了思索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扁舟何处客”表达了对友人出行的关心与不舍。
    • “此地饱经过”展示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眷恋。
    • “彭蠡江声合,扬州月色多”描绘了自然的美,以及与友人相处的愉快时光。
    • “天低知近海,地阔欲横河”则反映出人生旅途的辽阔与不确定。
    • “自是吾生拙,如君定若何”显示了对自身生活无能为力的感慨。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天低知近海,地阔欲横河”,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意境。
  3. 主题思想

    •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

意象分析:

  • 扁舟:象征着人生旅途的短暂与流动。
  • 江声、月色: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天、地:象征着广阔的世界与人生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游艇

  2. “彭蠡江声合”中的“彭蠡江”主要指哪个地区?
    A. 北方
    B. 江南
    C. 西北
    D. 东北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B. 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感慨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爱情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更加豪放,展现出一种壮志凌云的气概;而揭傒斯的《送人之淮东》则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内敛,体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