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梦》

时间: 2024-12-28 10:32:39

残梦不离枕,东窗渐渐明。

曙光销烛影,风力碎禽声。

天地原无意,豚鱼亦有情。

虚堂绝人事,平旦十分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梦不离枕,东窗渐渐明。
曙光销烛影,风力碎禽声。
天地原无意,豚鱼亦有情。
虚堂绝人事,平旦十分清。

白话文翻译:

梦境依然萦绕在枕边,东方的窗户渐渐亮起。
晨曦驱散了烛火的影子,风声打碎了鸟鸣的和谐。
天地本无情意,连豚鱼也有自己的情感。
空荡的堂屋里无人的踪影,清晨的时光是如此宁静。

注释:

  • 残梦:残余的梦境,指梦醒后依然留存的意念。
  • 东窗:指东方的窗户,象征清晨的到来。
  • 销烛影:晨光照耀下,烛光的影子消失。
  • 风力碎禽声:风声打断了鸟儿的叫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豚鱼:指海豚和鱼类,隐喻自然生物的情感。
  • 虚堂:空旷的堂屋,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 平旦:清晨,指天刚亮之时。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豚鱼”一词可以引申为自然界中生物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鄂容安,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静谧清晨时分的思考与感悟,表现了对梦境与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残梦》是一首描写清晨景象和内心感受的诗。诗的开头“残梦不离枕”,让人感受到梦与现实的交织。在梦境未消散的时刻,东方的光线逐渐透入,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这种对比使得梦与现实的关系更加微妙。随后,诗人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曙光销烛影,风力碎禽声”,晨光驱散了夜晚的烛光,风声则打破了清晨的静谧,呈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接下来,诗人提到“天地原无意,豚鱼亦有情”,这里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尽管天地无情,但生物之间却存在情感的共鸣,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细腻感悟。最后的“虚堂绝人事,平旦十分清”则强调了清晨的孤独与宁静,诗人在这种清晨的寂静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清晨的美丽与宁静,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梦境依依,暗示梦的残留与清晨的来临。
    • 第二联:晨曦带来的变化,动静结合,增添了情景的生动性。
    • 第三联:透过自然生物的情感,彰显了对生命的深思。
    • 第四联:清晨的宁静与孤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清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清晨的变化。
    • 拟人:豚鱼有情,赋予自然生物以情感。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梦与现实的关系,表现了生命的细腻情感,以及在静谧清晨中的宁静思考,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内心的愿望与追求。
  • 晨光: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风声与鸟鸣:展现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
  • 豚鱼:象征自然赋予的生命情感。
  • 虚堂与清晨:体现孤独与宁静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窗”象征什么? A. 夜晚
    B. 清晨
    C. 黄昏
    答案:B

  2. “豚鱼亦有情”中的“情”指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情感
    C. 财富
    答案:B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壮丽
    B. 梦与现实的思考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鄂容安的《残梦》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感受。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思想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鄂容安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