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城如破崖,寺带乔木石。
禅房掩清昼,佛画剥寒雨。
荒池野蔓合,浊水佳莲吐。
萧条联骑游,淡薄对僧语。
秋风日夕好,胜事从此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寺庙的景象,寺庙坐落在高耸的山崖旁,周围环绕着高大的树木和石头。禅房隐蔽在清静的白昼中,佛像的画面被寒冷的雨水剥落。荒凉的池塘里野草丛生,混浊的水面上却有美丽的莲花开放。骑游的旅人显得萧条,和僧人之间的对话也显得淡薄。秋风在日落时分特别宜人,胜景从此开始数不胜数。
注释:
- 高城:高耸的城墙或建筑,给人一种宏伟感。
- 破崖:形容高城的边缘如同破裂的悬崖,给人险峻之感。
- 寺带:寺庙的周围环境。
- 禅房:僧人修行的房间,表示宁静和隐逸。
- 剥寒雨:寒冷的雨水使得佛画的颜料剥落,象征时间和自然的侵蚀。
- 荒池:荒芜的池塘,暗示无人打理。
- 佳莲:美丽的莲花,象征纯洁和高尚。
- 淡薄: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显得轻松而不深刻。
- 胜事:美好的事情或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冲,号曼叔,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同曼叔游菩提寺》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和友人游览菩提寺,借此表达对自然、生活的感受和对僧人清净生活的向往。社会整体处于动荡之中,诗人通过写景抒发心中对宁静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菩提寺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既荒凉又美丽的场景,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诗的开头便以“高城如破崖”引入,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暗示了寺庙的孤立与清幽。接下来的“禅房掩清昼”则强调了寺庙的宁静,仿佛在远离尘世的喧嚣。
“荒池野蔓合,浊水佳莲吐”描绘了自然中荒凉与美丽并存的景象,浊水中的莲花象征着即使在不完美的环境中,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的生命力。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加生动,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萧条联骑游,淡薄对僧语”,在这里,诗人通过与友人骑游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虽然有僧人的陪伴,却显得淡薄无聊,仿佛在寻找内心的寄托。而结尾“秋风日夕好,胜事从此数”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城如破崖:形象地描绘了寺庙所处的高地,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
- 寺带乔木石:说明寺庙被自然景观环绕,显得宁静而幽深。
- 禅房掩清昼:禅房隐藏在光明之中,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 佛画剥寒雨:自然的侵蚀使得宗教信仰的象征逐渐褪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荒池野蔓合:自然环境的荒凉反映出人们对宁静的渴望。
- 浊水佳莲吐:美好的事物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存在,象征希望。
- 萧条联骑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乏味,暗示孤独。
- 淡薄对僧语:与僧人的交流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
- 秋风日夕好:秋天的风景给人带来愉悦,象征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胜事从此数:美好的经历值得回忆与珍藏。
修辞手法:
- 比喻:高城如破崖,将寺庙的险峻形象化。
- 对仗:如“荒池野蔓合,浊水佳莲吐”,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菩提寺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反映出在动荡社会中对心灵寄托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城:象征孤独与高远的追求。
- 禅房:代表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渴望。
- 佳莲:象征纯洁、美好与希望。
- 秋风:引起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城如破崖”意指什么? A. 寺庙的险峻
B. 寺庙的美丽
C. 寺庙的历史 -
“荒池野蔓合”中的“荒池”表示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的池塘
B. 荒凉的环境
C. 热闹的聚会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思考。
- 《山中问答》王维:也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韩维的《同曼叔游菩提寺》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韩维更强调人对自然的孤独感,而王维则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背景和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的详细解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