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愚公志移山,精卫思填海。
山高海茫茫,心事金石在。
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
春阳熙幽林,卓立有光彩。
白话文翻译:
愚公志在于移走大山,精卫心中渴望填平大海。
山高海广,心中的理想如金石般坚定不移。
松柏在雪霜中依然挺立,容颜永不改变。
春阳照耀幽静的森林,它们独自绽放出光彩。
注释:
- 愚公:指的是《列子》中愚公移山的故事,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 精卫:指的是《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传说,象征着执着和坚定的意志。
- 金石:比喻坚如金石的决心。
- 松柏:象征坚韧和长青,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
典故解析:
-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讲述愚公为了搬走阻碍他家出行的大山,毅然决然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上天,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因溺水而死后化为鸟,发誓要填平大海,象征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士俊,号季高,元代诗人、政治家,明朝初年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诗词闻名,风格独特,常以哲思和自然景象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局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愚公和精卫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与坚持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愚公和精卫的形象,展示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愚公的坚持与精卫的执着,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不怕困难的勇气。诗中的“山高海茫茫”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渺小的对比,但正是这种渺小,让人更加珍视内心的坚定与信念。松柏在寒霜中依然挺立,表现了坚韧不拔的品格,而“春阳熙幽林”则展现了生命的希望与光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激励人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要保持信念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愚公志移山:愚公心中有移山的伟大志向,代表着不怕艰难险阻。
- 精卫思填海:精卫发誓要填海,表现出一种执着的精神。
- 山高海茫茫:山的高度和海的广阔,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心事金石在:心中的理想如金石般坚固,表示坚定的信念。
- 松柏冒雪霜:松柏在严寒中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秀色终不改: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美好与信念不会改变。
- 春阳熙幽林:春日阳光照耀,带来生机,表现出希望和光明。
- 卓立有光彩:在宁静的森林中独自挺立,显得格外耀眼,象征着自我价值的体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愚公和精卫的故事比作人类追求理想的缩影。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如松柏、春阳)以人的品质,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山高海茫茫,心事金石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要坚持理想,勇敢追求。通过愚公与精卫的形象,诗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愚公:象征坚持与努力。
- 精卫:象征执着与追求。
- 山:代表困难与挑战。
- 海:象征广阔的理想与目标。
- 松柏:代表坚韧与永恒的品质。
- 春阳: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愚公移山的故事主要象征什么?
- A. 懒惰
- B. 坚持
- C. 忘却
- D. 逃避
-
填空题:诗中的“精卫思填海”表达了对理想的__。
-
判断题:松柏在诗中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对/错)
答案:
- B
- 渴望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体现对故乡的思念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愚公移山》与《精卫填海》:两者都反映了坚持与追求的主题,但前者更多关注人类的集体意志,后者则强调个人的执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的意象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