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台郎张质夫》
时间: 2024-11-11 00:5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愁忽得故人书,喜极成悲泪满裾。
冀野驽骀虚伯乐,鲁门钟鼓骇爰居。
全家荡析饥寒切,病骨支离志虑疏。
敢以浮名误知己,缄辞写意愧何如。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愁苦,忽然收到了故人的来信,原本是喜悦,结果却因思念而悲伤,泪水湿透了衣襟。
在冀州的草野中,难得能遇到伯乐来识别我的驽马;在鲁国的门庭中,响亮的钟鼓声让我心惊肉跳。
一家人因饥寒而心力交瘁,骨头病痛,心中志向和思虑都变得模糊。
我怎敢让浮华的名声误解了我的知己,默默写下心中感受却又感到羞愧。
注释:
- 春愁:春天的愁苦,指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 故人书:老朋友的来信。
- 喜极成悲:喜悦过头反而变成悲伤。
- 冀野:指冀州的草野,象征广阔的地方。
- 驽骀:驽马,指普通的马,隐喻自己的才能平庸。
- 伯乐:古代识马的名人,比喻能够识别和赏识人才的人。
- 鲁门:鲁国的门庭,此处指代表当时的礼仪和文化。
- 荡析:指家庭的困境与分离。
- 志虑疏:志向和思虑变得模糊不清。
- 浮名:表面的名声,容易误导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公元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云溪,明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之一,参与了明朝的建立。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作者思念故人之际。刘基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看淡,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庭困境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
《寄台郎张质夫》是一首深情而又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中,作者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春愁忽得故人书”,一封来自故人的信件让他感受到喜悦与悲伤交织的复杂情感,瞬间化作泪水,彰显出思念之深。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通过对比,描绘了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被识别的失落感,使用“冀野驽骀虚伯乐”这一比喻,彰显了他对识才之人的渴望和对自身能力的自卑。
接着,作者提到家庭的困境和个人的病痛,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悲苦。最后,作者反思自己是否因追求浮名而误解了知己的感情,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愧疚。这一切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愁忽得故人书:春天的忧愁中收到老朋友的来信,激起了思念之情。
- 喜极成悲泪满裾:本应喜悦,却因思念而悲伤,泪水湿透了衣服的下摆。
- 冀野驽骀虚伯乐:在冀州的草野中,难得能遇到识才的伯乐,自己如同驽马般无用。
- 鲁门钟鼓骇爰居:在鲁国的门庭中,钟鼓声让人感到震惊,暗示了对繁华的无奈。
- 全家荡析饥寒切:家庭因饥寒而分离,生活困苦。
- 病骨支离志虑疏:身体虚弱,骨头病痛,志向和思虑都变得模糊。
- 敢以浮名误知己:自己怎敢因追求表面名声而误解了知己的感情。
- 缄辞写意愧何如:默默写下自己的感受,却感到深深的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冀野驽骀”使用比喻,传达出作者对自我能力的自卑。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强烈,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反复:诗中对情感的反复表达,突出了思念的深切和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困境的反思。作者通过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一个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愁: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故人书:代表着旧时友情的怀念。
- 伯乐:象征着能够识别和赏识人才的人。
- 饥寒:代表着生活的困境和无奈。
- 浮名:象征着表面的虚荣与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愁”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平静 -
“冀野驽骀”中的“驽”是指: a. 快马
b. 普通马
c. 骑士
d. 骑马的人 -
诗中提到的“伯乐”象征什么? a. 有权势的人
b. 能够识别人才的人
c. 浪荡之人
d. 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但情感更为豪放和洒脱,而刘基则多了几分忧伤和无奈。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描写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与刘基的个人情感相对比,更具有历史感和哲理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