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登楼作》

时间: 2025-01-16 22:23:25

薄寒疏雨集春愁,愁极难禁独上楼。

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

衔泥客燕聊想傍,泛水浮萍可自由。

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二日登楼作
薄寒疏雨集春愁,
愁极难禁独上楼。
何处山中堪采药,
几时湖上好乘舟。
衔泥客燕聊想傍,
泛水浮萍可自由。
见说兰亭依旧在,
于今王谢少风流。

白话文翻译:

二月的寒风和稀疏的细雨带来了春天的愁苦,愁苦到难以忍受,只好独自登上楼去。山中哪里可以采药呢?湖上何时能好好地乘舟游玩?衔泥的燕子在空中飞翔,似乎想要靠近我,水面上的浮萍随波逐流,任我自由自在。听说兰亭依然存在,但王谢的风流已不再。

注释:

  • 薄寒:微寒,指春天初始的寒冷气候。
  • 疏雨:细雨稀疏,春天的雨。
  • 春愁:春天带来的愁苦。
  • :能够,适合。
  • 采药:采集药材,指寻找药草。
  • 衔泥:衔着泥土,燕子筑巢的动作。
  • 浮萍:水面上的浮萍,象征着随意漂浮的状态。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象征着文化的风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梦熊,号千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二月,正值春回大地之时,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又夹杂着对往日风流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二月二日登楼作》是刘基在春天的某个二月二日所作,诗中展现出春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愁苦。开头以“薄寒疏雨”描绘了春天乍暖还寒的气候,诗人在此情之下,愁绪满怀,难以自禁,独自登楼。这一情境引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思索与对生活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的问句,表达了对游玩与寄情山水的向往,但现实的局限让这种愿望变得渺小而无奈。衔泥的燕子与浮水的浮萍则象征着自由与随意,诗人在此处似乎渴望逃避现实,寻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最后两句“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兰亭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昔日文人风流的追忆与对现实风华的失落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薄寒疏雨集春愁:薄薄的寒意和细雨聚集成了春天的愁苦。
    2. 愁极难禁独上楼:愁苦到达极点,无法忍受,只好独自走上楼去。
    3. 何处山中堪采药:问山中哪里可以采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4. 几时湖上好乘舟:问何时湖上能有好的天气去游玩。
    5. 衔泥客燕聊想傍:燕子衔着泥土,似乎想要靠近。
    6. 泛水浮萍可自由:水面上的浮萍随波而漂,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7. 见说兰亭依旧在:听说兰亭依然存在。
    8. 于今王谢少风流:但是如今王谢的风流已经不再。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愁比喻为春天的气候,传达出诗人的感受。
    • 拟人:燕子和浮萍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向往,也有对往日风流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分析:

  • 春愁:象征着春天带来的复杂情感,既有生命的复苏,也有孤独的感受。
  • 衔泥燕:象征着自由与温暖的家,代表着生活的希望。
  • 浮萍:象征着随意与无拘无束的状态,反映出诗人渴望自由的心情。
  • 兰亭: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文人雅集,体现出对历史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亭”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聚会场所?

    • A. 王羲之
    • B. 李白
    • C. 杜甫
  2. “衔泥客燕聊想傍”中的“衔泥”是指什么?

    • A. 燕子筑巢
    • B. 燕子飞翔
    • C. 燕子觅食
  3. 诗中的“春愁”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愁苦,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对自然的感慨,情感更为温暖。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