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27:33

君不见白日光,不照幽草心。

又不见石上云,肤寸遂成阴。

世间会合良难得,况有巧言能烁金。

伏波槁葬魏碑仆,当时岂是非知音?

智谋启疑忠逆耳,平地反掌生崎嵚。

行路难,愁最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路难 其二
君不见白日光,不照幽草心。
又不见石上云,肤寸遂成阴。
世间会合良难得,况有巧言能烁金。
伏波槁葬魏碑仆,当时岂是非知音?
智谋启疑忠逆耳,平地反掌生崎嵚。
行路难,愁最深。

白话文翻译:

你不曾见到阳光,难以照亮幽暗的草心;
又不曾见到石上漂浮的云,覆盖一寸便形成阴影。
世间的相聚是多么难得,何况那些花言巧语能让金子都失色。
伏波的英名葬于魏碑之下,当时又有多少知音?
聪明的谋略往往引起疑虑,忠诚的言辞总是逆耳,
在平坦的土地上反手就能生出崎岖。
行路艰难,愁苦最深。

注释:

  • 白日光:指阳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幽草心:指幽暗处的草,象征隐秘的心情与情感。
  • 肤寸:指很小的地方,象征微小的阴影。
  • 伏波槁葬:指历史英雄伏波的名声被埋没,暗指无知音之悲。
  • 智谋启疑:指聪明的计谋往往引发他人的怀疑,反映世事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元代诗人、政治家,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诗词作品被后人所铭记。他的诗风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创作于元代,时局动荡,社会不安,诗人对人生的艰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感无奈,通过诗句表达了对真情与知音的渴望,以及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行路难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行路的艰难与孤独。诗中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白日与幽草、石头上的云相对比,营造出一种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而反映内心的阴郁与失望。接着,诗人提出“世间会合良难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本就稀少,何况那些只会花言巧语的人更是无足轻重。通过伏波槁葬的典故,诗人感慨历史英雄的孤独与无奈,强调即便是伟大的人物,也难免遭遇被遗忘的命运。最后,诗人总结行路的艰难,愁苦更深,深刻地揭示了人世间的复杂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白日光,不照幽草心:用阳光与草心的对比,象征光明与心灵的隐秘。
    2. 又不见石上云,肤寸遂成阴:石头上的云,形成小阴影,表明小事也能影响内心。
    3. 世间会合良难得,况有巧言能烁金:强调人际关系的珍贵和虚假言辞的无用。
    4. 伏波槁葬魏碑仆,当时岂是非知音:用历史人物的例子,表达孤独与无知音的感叹。
    5. 智谋启疑忠逆耳,平地反掌生崎嵚:聪明的谋略招来疑虑,表明世事的反转与艰难。
    6. 行路难,愁最深:总结全诗,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愁苦。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意象分析:

  • 阳光:希望与光明的象征。
  • 幽草:隐秘情感的代表。
  • 石云:象征微小的阴影与困扰。
  • 伏波:历史英雄,象征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伏波”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刘邦
    • B. 诸葛亮
    • C. 吕洞宾
    • D. 司马迁
  2. 诗中“世间会合良难得”的意思是?

    • A. 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很珍贵
    • B. 人与人总是相聚
    • C. 相聚是有条件的
    • D. 人生没有意义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行路难》李白与刘基的《行路难 其二》都表现了人生的艰难与孤独,然而李白多以豪放激昂的语气表达对人生的感慨,而刘基则更显沉郁与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刘基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