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钦州
作者: 岑徵 〔明代〕
天通侧贰域,路绕马援营。
山势偏趋海,江流曲抱城。
酒帘丛贾客,堠火集猺兵。
信宿蛮烟里,还家梦不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钦州的地理和人文景象。诗的前两句写道,天通的边界在这一带,通往马援的营地的道路蜿蜒曲折。接着说,山势向海倾斜,江水环绕着城池流淌。接下来的两句提到,酒帘下聚集了很多商人,篝火旁集合了猺兵。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蛮烟弥漫的夜晚,归家的梦却无法实现。
注释:
- 侧贰域:指边界或区域的偏侧部分。
- 马援:东汉时期的名将,曾驻防边疆,保护地方。
- 堠火:篝火,指聚集取暖或照明的火。
- 猺兵:可能指的是某个民族或地方的武装力量。
- 信宿:真的、确实的夜晚。
- 蛮烟:指异族的烟火或气氛,通常带有一种原始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徵,明代诗人,以描写边疆风光和人生感受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族威胁和经济贸易繁盛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钦州的描写,反映出地方的风土人情及战乱带来的思乡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钦州》通过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开头两句以“天通”和“路绕”点明了钦州的地理位置,形成一种开阔而又曲折的空间感,暗示着诗人在外游历的复杂与艰辛。山水相连,江流环绕,构建了钦州特有的地理意象,彰显了自然之美。
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用“酒帘丛贾客”描绘了商贸的繁荣,展示了钦州作为贸易港口的重要性。而“堠火集猺兵”则揭示了战争的阴影,商人和士兵的共存反映了这个地方的历史与现实交织。最后一句“信宿蛮烟里,还家梦不成”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虽然四周热闹,但心中惦记的家乡梦却无法实现,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在描绘风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使得作品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厚度,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事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通侧贰域:意指钦州位于天通的边缘,暗示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 路绕马援营:道路环绕着马援驻扎的营地,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现状的交织。
- 山势偏趋海:描述山脉倾向大海的形态,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 江流曲抱城:江水蜿蜒流过城市,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酒帘丛贾客:酒帘下的商人聚集,体现了繁荣的商业活动。
- 堠火集猺兵:篝火旁聚集的士兵,暗示着战争的准备与紧张气氛。
- 信宿蛮烟里:在异族的烟火气息中,强调了环境的特殊性。
- 还家梦不成:归乡的梦无法实现,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帘丛贾客,堠火集猺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江流曲抱城”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与城市的关系。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在边疆的复杂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帘:象征着繁华与生活的乐趣,暗示着商贸的兴盛。
- 山水:代表自然的壮丽,反映诗人对故乡的依恋。
- 猺兵:象征着边疆的危险与不安,传达了历史背景下的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天通侧贰域”中的“侧贰”指什么? A. 财富的边界
B. 地理的边界
C. 文化的边界 -
诗中提到的“马援”是哪个时期的名将? A. 西汉
B. 东汉
C. 唐代 -
“酒帘丛贾客”中的“酒帘”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繁荣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张籍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岑徵的《钦州》更注重对边疆生活的描写,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精品解读》
- 《中国古代边疆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