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娘》

时间: 2025-01-04 09:59:27

春去也,绿树唤斑鸠。

唤出桑间村妇摘,唤回陌上丽人游。

飞絮扑楼头。

意思解释

谢秋娘

作者: 黄淑贞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去也,绿树唤斑鸠。
唤出桑间村妇摘,
唤回陌上丽人游。
飞絮扑楼头。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过去了,绿树在呼唤斑鸠。
呼唤出桑树间的村妇来采摘,
呼唤回田间小路上的丽人游玩。
飞舞的柳絮扑打在楼顶上。

注释:

  • 春去也:春天已经过去了。
  • 绿树唤斑鸠:绿树在鸣叫斑鸠,暗示春意盎然。
  • 桑间村妇:指在桑树间工作的村妇,体现出农村生活的场景。
  • 陌上丽人:指田间小路上的美丽女子,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 飞絮扑楼头:形容春季的飞絮飘落在楼顶,增添了诗的意境。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春去夏来的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淑贞,清代女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她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末夏初,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在春天的流逝和夏天的到来中,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谢秋娘》是一首流畅自然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春去夏来的描写,展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首句“春去也,绿树唤斑鸠”,不仅点明了季节的变换,也为下文的描写铺垫了背景。接下来的“唤出桑间村妇摘,唤回陌上丽人游”则描绘了村庄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田园风光。

诗中“飞絮扑楼头”一句,利用春天特有的自然现象,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飞絮象征着春天的离去,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也与前面的生动场景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黄淑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春夏交替之际的绚烂与柔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去也,绿树唤斑鸠:春天的离去,绿树发出声音唤醒斑鸠,暗示着春天的生命力。
  • 唤出桑间村妇摘:村妇在桑树间忙碌,体现了农村的劳动景象。
  • 唤回陌上丽人游:美丽的女子走在田间小路上,体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 飞絮扑楼头:柳絮轻轻飘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与夏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生命力比作绿树的呼唤。
  • 拟人:绿树被赋予了呼唤的能力,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上下联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与夏天的交替,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绿树:代表着生机与自然。
  • 斑鸠:象征着爱情和温暖。
  • 桑间:暗示着农村的生活场景。
  • 飞絮:代表春天的结束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唤出桑间村妇摘”指的是哪个场景? A. 城市生活
    B. 农村生活
    C. 宫廷生活

  2. “飞絮扑楼头”中的“飞絮”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时间的流逝
    C. 夏天的到来

  3. 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的是孤独的情感,与《谢秋娘》中的温暖人情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