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
处分家中送疎水,莫教父母唤频声。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天刚亮,我早起在堂前拜见父母。
在家中分配好事情,给父母送去日常需要的水,不让他们频频呼唤我。
注释:
- 平旦:指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 寅:地支中的一个,通常指早晨3至5点。
- 堂前:指家中的正厅,表示对父母的尊敬。
- 参:拜见、参拜的意思。
- 处分:安排、处理。
- 疎水:指生活中所需的水,通常用来形容家务琐事。
- 莫教:不要让。
- 频声:频繁呼唤的声音。
典故解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极为重要的伦理道德,强调对父母的尊敬与照顾。诗中提到早起参拜父母,体现了对孝道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民生,尤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十二时行孝文》是白居易在提倡孝道的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唐代社会讲究孝道,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父母的敬仰和对孝道的践行。
诗歌鉴赏:
《十二时行孝文》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孝情。开头的“平旦寅”便营造出一种清晨宁静的氛围,早起拜见父母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对传统孝道的遵循。诗中提到的“处分家中送疎水”,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致入微,白居易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与照顾。最后一句“莫教父母唤频声”,则流露出一种对子女应尽责任的反思,表达了子女不应让父母操心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描写,深刻表达了对孝道的重视,传递出温暖而亲切的家族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诗人清晨早起,首先在堂前拜见父母,表明对父母的敬重。
- 处分家中送疎水:在家庭事务中分工合理,帮助父母处理日常琐事。
- 莫教父母唤频声:强调作为子女的责任,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体现出孝顺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本诗以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简单的词汇却蕴含深厚的情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孝道,提醒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和照顾父母,体现了深刻的人伦关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清晨: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寓意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与敬重。
- 堂前: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孝道的体现。
- 疎水: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关怀和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平旦”指的是哪个时段? a) 夜晚
b) 清晨
c) 正午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a) 频繁拜见
b) 安排家务
c) 送礼物 -
“莫教父母唤频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父母的愤怒
b) 对父母的关心与责任
c) 对家务的厌烦
答案:
- b) 清晨
- b) 安排家务
- b) 对父母的关心与责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子吟》 by 孟郊
- 《孝经》 by 经典文献
诗词对比:
- 《游子吟》中同样表达了对母亲深厚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与孝顺,形式与白居易的《十二时行孝文》相呼应,都是对孝道的细致探讨。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代诗词研究》
-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