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栖乌惊
作者: 高观国 〔宋代〕
栖乌惊。隔窗月色寒於冰。寒於冰。澹移梅影,冷印疏棂。幽香未觉魂先清。无端勾起相思情。相思情。恼人无睡,直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在栖息的乌鸦声中惊醒。透过窗户,月色比冰还要寒冷。比冰还要寒冷。淡淡的梅花影子移过,冷冷地映在窗棂上。幽幽的香气未曾察觉,灵魂却早已清醒。无缘无故勾起了思念的情怀。思念的情怀,令人恼火无法入睡,一直到天明。
注释:
- 栖乌:栖息的乌鸦,象征着孤独与忧虑。
- 寒於冰:比冰还寒冷,形容夜色的寒冷。
- 澹移梅影:淡淡的梅花影子轻轻移动。
- 冷印疏棂:冷冷的影子映在窗棂上。
- 幽香:淡淡的香气,指梅花的香气。
- 相思情:思念之情。
- 恼人无睡:让人烦恼,以至于无法入睡。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梅花象征着孤独和思念,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高洁和坚韧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观国是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 创作背景:这首词可能是高观国在孤寂的夜晚,感受到寒冷的月光与梅香,触发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之情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词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上,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风格。开篇的“栖乌惊”便以声音引入,给人一种孤独和惊醒的感觉,紧接着描绘出窗外寒冷的月色,形成了冷清的氛围。接下来的“澹移梅影,冷印疏棂”则用优美的意象,描绘出梅花在月光下的影子,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情景。词中的“幽香未觉魂先清”,暗示着梅花的香气不知不觉中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孤独交织的情感。在“无端勾起相思情”中,情感的转折显得自然而深刻,思念之情在平静的环境中悄然滋生。而结尾的“恼人无睡,直到天明”则将整首词推向高潮,表现出思念的强烈和无法入眠的苦恼,情感更加凸显。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听觉的感染力,展现了高观国对情感的深刻把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栖乌惊:乌鸦的叫声让人惊醒,象征着孤独与不安。
- 隔窗月色寒於冰:月光透过窗户,夜色寒冷得超过冰冷的感觉。
- 澹移梅影,冷印疏棂:梅花的影子轻轻移动,冷冷地映在窗棂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幽香未觉魂先清:梅花的香气尚未察觉,心灵却已在香气中变得清醒。
- 无端勾起相思情:无缘无故地勾起了思念之情。
- 恼人无睡,直到天明:令人烦恼难以入睡,一直等到天明。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於冰”比喻月色的寒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梅影的“澹移”给人以生命的感觉,使情景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与梅花的影子,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感,情感细腻而真实,展现了词人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孤独和冷清。
- 梅影:象征高洁与思念。
- 乌鸦:象征孤独与不安。
- 幽香:象征思念之情的悄然滋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栖乌”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乌鸦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酒
-
诗中提到的“月色”如何形容?
- A. 温暖如春
- B. 寒冷如冰
- C. 明亮如灯
- D. 朦胧如雾
-
“恼人无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忧愁
- C. 疲惫
- D. 兴奋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高观国的《忆秦娥·栖乌惊》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思念之情,但高观国更注重于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高观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