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楼晴望二首》
时间: 2025-01-14 11:4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色朝云尽,亭皋露亦晞。
褰开临曲槛,萧瑟换轻衣。
地远秦人望,天晴社燕飞。
无功惭岁晚,唯念故山归。
一雨晴山郭,惊秋碧树风。
兰卮谁与荐,玉旆自无悰。
云景嘶宾雁,岚阴露彩虹。
闲吟懒闭阁,旦夕郡楼中。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早晨的云彩在晴天的阳光下消散,亭子边的露水也变得干燥。我轻轻打开窗帘,换上轻薄的衣服,感觉到阵阵萧瑟的秋风。遥远的地方,秦人也在眺望,晴朗的天空中,社燕在飞翔。年岁已晚,心中难免有些惭愧,只能思念故乡的归去。
第二首: 一场雨后,晴空下的山郭呈现出惊艳的秋色,风吹拂着碧绿的树木。谁来为我斟满这杯兰酒?玉制的旗帜无缘无故地飘荡。云中传来宾雁的嘶鸣,阴霭中的露水映出彩虹的色彩。我懒得关上阁楼,悠闲吟唱,日夜在郡楼中度过。
注释:
- 霁色:雨后天晴的颜色。
- 亭皋:指亭子和岸边。
- 褰开:打开。
- 临曲槛:指窗前的栏杆。
- 萧瑟:形容秋风中带来的清冷感。
- 秦人:指秦地的人,可能是指作者的故乡。
- 无功:无所作为。
- 兰卮:用兰草制成的杯子,古人用来盛酒。
- 玉旆:玉制的旗帜,象征高洁。
- 岚阴:指山间的阴霭。
- 彩虹:雨后天晴时出现的彩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常常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变迁,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和个人情感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郡楼晴望二首》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底蕴。首诗开篇即以“霁色朝云尽”引入,展现出雨后清新宜人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和宁静的心境。亭边的露水干涸,暗示着秋天的来临,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换上轻衣,似乎在表达对季节转换的感慨。
接着诗人以“地远秦人望”引发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身处异地的孤独与无奈。在最后一句“唯念故山归”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第二首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场雨后的秋色,诗人用“惊秋碧树风”展现出秋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提到的“兰卮”和“玉旆”不仅仅是物象,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向往着高洁的生活与友人的陪伴。最后一句“旦夕郡楼中”则回归到个人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与豁达。
这两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思,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霁色朝云尽:描绘了雨过天晴的景象,清新明亮。
- 亭皋露亦晞:亭边的露水干燥,暗示季节变化。
- 褰开临曲槛:打开窗帘,象征对外界的渴望。
- 萧瑟换轻衣:感受到秋风的凉意,换上轻薄衣物。
- 地远秦人望:遥远的地方有秦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天晴社燕飞:晴空中社燕飞翔,象征自由与快乐。
- 无功惭岁晚:年岁已晚,感到无所作为的惭愧。
- 唯念故山归:惟有思念故乡,渴望归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霁色”比喻晴天的美好。
- 对仗:如“兰卮谁与荐,玉旆自无悰”,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云景“嘶宾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雁鸣的情景。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霁色: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 亭皋:代表宁静的生活环境。
- 兰卮:象征高洁的情感与友谊。
- 玉旆:象征尊贵与理想的追求。
- 社燕:象征自由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霁色朝云尽”中的“霁色”指什么? A. 雨后天晴的颜色
B. 晴天的阳光
C. 黄昏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兰卮”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用兰草制成的酒杯
C. 一种乐器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如何表现? A. 轻蔑
B. 思念
C. 忘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羊士谔的《郡楼晴望》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