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与》

时间: 2025-01-04 09:27:41

今日今时吾在兹,我兄我弟倘相思。

微官冷似支床石,去国情如失乳儿。

见惯浮云浑欲语,漫成诗句未须奇。

径求名酒一干科,轰醉王城百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日今时吾在兹,我兄我弟倘相思。
微官冷似支床石,去国情如失乳儿。
见惯浮云浑欲语,漫成诗句未须奇。
径求名酒一干科,轰醉王城百不知。

白话文翻译:

今天我身处在这里,我的兄弟们如果在思念我。
我身为微薄的官员,感觉冷清得像床边的石头,
离开故乡的情感就如同失去母乳的婴儿。
我见惯了浮云,心中有话想要倾诉,
随意写成诗句也不必觉得奇怪。
我只想要一壶美酒,痛痛快快地醉倒在王城,
让一切的烦恼都忘却。

注释:

  • 微官:指地位不高的官员。
  • 床石:指床边的石头,形容冷清的环境。
  • 去国情:离开故乡的情感。
  • 失乳儿:失去母乳的婴儿,比喻失去依靠或情感的痛苦。
  • 浮云: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 轰醉:指痛快地醉酒。
  • 王城:指的是当时的都城或权力中心。

典故解析:

  • 浮云: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人生的变幻莫测,表达诗人的感慨。
  • 失乳儿:古代诗词中经常用作比喻,表达失去亲情或依赖的伤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晚清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厚文化修养的诗人和书法家。曾国藩的诗词以豪放、沉郁著称,常常表达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漫与》作于曾国藩身处官场之时,内心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加浓厚。作为一位微官,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漫与》体现了曾国藩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作者以“今日今时吾在兹”引入,表现出他对当下生活的沉思。接着,他提到“我兄我弟倘相思”,显示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微官冷似支床石”则是一种自嘲,表明他在官场中的孤独和无奈。

“去国情如失乳儿”这一句,用失去母乳的婴儿来形象地比喻离开故乡的痛苦,情感真挚而深刻。随着诗的深入,作者开始通过“见惯浮云浑欲语”表达内心对世界的感慨,虽常见浮云,却也有难以言表的情感。最后的“径求名酒一干科,轰醉王城百不知”则是以酒浇愁,希望通过醉酒来忘却烦恼,展现出一种洒脱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将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相结合,体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个士人的内心挣扎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日今时吾在兹:反映当下的自我意识,强调时间和地点的重要性。
  2. 我兄我弟倘相思: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体现深厚的亲情。
  3. 微官冷似支床石:自我嘲讽,使用比喻表达官场的冷清。
  4. 去国情如失乳儿:通过比喻强调离乡的痛苦。
  5. 见惯浮云浑欲语:反映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想要倾诉却无处可说。
  6. 漫成诗句未须奇:表明创作的随意性,反映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7. 径求名酒一干科:渴望借酒消愁,表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8. 轰醉王城百不知:表达醉酒后的无所顾忌,体现对现实的无奈和反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微官冷似支床石”,通过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运用对仗增强韵律感。
  • 拟人:浮云被赋予情感,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与对人生的思考展开,表现出在官场中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感慨,最终通过酒来寻求解脱,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官:象征微薄的权力与地位,反映个人的渺小。
  • 床石:象征冷清的环境,暗指孤独。
  • 浮云: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 名酒:象征放纵与追求解脱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官冷似支床石”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高兴
    • B. 孤独
    • C. 愤怒
  2. “去国情如失乳儿”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亲人的思念
    • C. 对官场的失望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希望忘却烦恼?

    • A. 读书
    • B. 饮酒
    • C. 写诗

答案:

  1. B. 孤独
  2. A. 对故乡的思念
  3. B. 饮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曾国藩《漫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借酒消愁的主题,但曾国藩的情感更为细腻,李白则更显豪放。
  • 曾国藩《漫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包含思乡情感,但杜甫的诗更着重于对兄弟的思念,而曾国藩则是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曾国藩文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