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剑南归去,山扉别几年。
苔侵岩下路,果落洞中泉。
红叶高斋雨,青萝曲槛烟。
宁知远游客,羸马太行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段觉南归的情景和心情。诗人提到他带着书剑南归,告别山门已经有几年。山路被苔藓覆盖,岩石下的道路不再清晰,洞中的泉水旁果实已落。高斋上红叶在雨中飘落,青藤在曲折的栏杆上缠绕,烟雾缭绕。谁能知道远道而来的旅人,正骑着羸弱的马走在太行山前呢?
注释:
- 书剑:指带着书籍和剑,象征文人和武士的形象。
- 山扉:山的门,指山路的入口。
- 苔侵:苔藓侵占,形容道路荒废。
- 果落:果实落下,暗示自然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高斋:高处的书斋,表示诗人居住的地方。
- 青萝:青色的藤萝,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
- 羸马:指瘦弱的马,象征旅途的艰辛。
典故解析:
- 太行山:位于中国北部,象征着艰难险阻的旅途。
- 远游客:指远道而来的旅人,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后期诗风较为清淡,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许浑送别友人段觉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淡薄与自然的美好。
诗歌鉴赏:
全诗围绕送别的主题,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水环境,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开头的“书剑南归去”,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接着通过“苔侵岩下路,果落洞中泉”两句,展现了自然的变迁与岁月的流逝,暗示了人事的无常和时光的残酷。诗中的“红叶高斋雨,青萝曲槛烟”则通过浓烈的色彩和细腻的意象,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一句“宁知远游客,羸马太行前”则引人深思,表达了人生旅途的孤独与艰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人际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剑南归去:表示诗人准备带着书和剑南行,象征着文人志向和归隐生活的追求。
- 山扉别几年:已经有几年没有走出这座山门,暗示与外界的隔绝和时间的流逝。
- 苔侵岩下路:苔藓覆盖了岩石下的道路,形象地描述了荒凉与遗忘。
- 果落洞中泉:泉水旁的果实已经掉落,暗示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循环。
- 红叶高斋雨:在高处的书斋中,红叶在雨中飘落,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 青萝曲槛烟:青藤缠绕在栏杆上,烟雾缭绕,表现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宁知远游客:谁能知道远道而来的旅人,带有一丝感慨与不易。
- 羸马太行前:瘦弱的马在太行山前,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剑比作人生的追求。
- 拟人:通过“果落”、“苔侵”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红叶高斋雨,青萝曲槛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与对自然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旅途的艰辛。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淡然。
意象分析:
- 书剑:象征文人志向和人生追求。
- 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红叶:象征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脆弱。
- 羸马:象征着艰难的旅途与孤独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书剑南归去”中的“书剑”象征什么?
- A. 朋友的送行
- B. 文人志向
- C. 旅途的艰辛
- D. 诗人的孤独
-
“苔侵岩下路”中的“苔”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繁华
- B. 荒凉
- C. 美丽
- D. 寂静
-
诗中“羸马太行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期待
- C. 孤独与艰辛
- D. 满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情之切。
- 李白《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旅途的壮丽与人生感慨,情感同样细腻而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