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秀才》

时间: 2025-01-19 14:07:01

南楼送郢客,西郭见荆门。

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

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尊。

重此一留宿,前村烟水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楼送郢客,
西郭见荆门。
凫鹄下寒渚,
牛羊归远村。
兰舟倚行棹,
桂酒掩馀尊。
重此一留宿,
前村烟水昏。

白话文翻译:

在南楼上送走了郢客,
在西城的郭外看见荆门。
野鸭和天鹅在寒冷的水边游荡,
牛羊则归向远处的村庄。
小船倚靠在水边的桨上,
桂花酒掩盖在剩下的酒樽中。
再一次停留在这里过夜,
前村的烟雾和水面模糊不清。

注释:

  • 郢客:指来自郢(今湖北荆州)的人,古代出游或求学的人。
  • 荆门: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凫鹄:指鸭子和天鹅,常用以描绘水鸟。
  • 寒渚:指寒冷的水滩,渚是水边的小块土地。
  • 兰舟:指小船,兰花的颜色象征着优雅。
  • 桂酒:用桂花酿制的酒,寓意清香。
  • 重此一留宿:再次在此停留过夜。
  • 烟水昏:指村庄上空的烟雾和水面交融,显得朦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约791年-约854年),字子孟,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省。许浑以诗风清新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此时正值唐代盛世,诗人的创作受到了社会安定和文化繁荣的影响。

诗歌鉴赏:

《送李秀才》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南楼送郢客”,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身在高楼之上,俯瞰远方,心中自然生出一种惆怅之感。接下来的“西郭见荆门”则营造出一种地理位置的感知,西郭是告别的地点,而荆门则是友人回家的方向,暗示着此行的终结。

“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诗人通过对水鸟和归家的牛羊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形成了一种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对比。此时,小船的“兰舟倚行棹”仿佛也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涩,而“桂酒掩馀尊”则不仅表现了即将离去的遗憾,更渗透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两句“重此一留宿,前村烟水昏”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前村的烟雾和水面的模糊感正是诗人心中离别后依依不舍的真实写照。整首诗在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楼送郢客:在南楼上送走来自郢的朋友,开篇直接交代了送别的场景。
  2. 西郭见荆门:在西城的郭外,目送友人朝荆门方向而去,象征着离别。
  3. 凫鹄下寒渚:水鸟在寒冷的水边游玩,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4. 牛羊归远村:牛羊归家的场景,与诗人离别的心情形成对比。
  5. 兰舟倚行棹:小船靠在岸边,暗示着停留和等待的情感。
  6. 桂酒掩馀尊:桂花酒未喝完,留下的残酒象征着未尽的情感。
  7. 重此一留宿:再次选择在此过夜,显得若有所思。
  8. 前村烟水昏:前方村庄的烟雾和水面交融,模糊不清,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凫鹄”和“牛羊”,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自然景物如“寒渚”、“兰舟”、“桂酒”等,生动描绘出离别的情境。
  • 拟人:水鸟的活动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细腻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送别的场景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孤独,同时也隐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 南楼:象征着高远之处,代表着思考和情感的寄托。
  • 荆门:作为友人归去的方向,象征着离别的终点。
  • 凫鹄:水鸟象征着自由与孤独,映衬出送别的情感。
  • 兰舟:代表着旅途与归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桂酒: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留存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楼送郢客”中的“郢”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北
    • B. 河南
    • C. 浙江
    • D. 山西
  2. “牛羊归远村”中“远村”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自己的村庄
    • B. 离别的地方
    • C. 友人居住的地方
    • D. 诗人心中的理想村庄
  3.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庆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描写离别情感,但更显得悲壮,强调了友谊与时间的流逝。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历史的感慨,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唐代诗词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