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青县》

时间: 2025-01-01 09:47:29

明灭渔灯出乱流,依稀戍鼓傍行舟。

客程尚隔三千里,归梦先逾十二楼。

阮籍东园飞藿满,罗含西舍暮云愁。

不知射策成何事,长使高堂寄远愁。

意思解释

夜泊青县

作者: 计东 〔明代〕

原文展示:

明灭渔灯出乱流,
依稀戍鼓傍行舟。
客程尚隔三千里,
归梦先逾十二楼。
阮籍东园飞藿满,
罗含西舍暮云愁。
不知射策成何事,
长使高堂寄远愁。


白话文翻译:

渔灯闪烁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
隐约传来戍楼的鼓声伴随着我的船只。
我和故乡之间还有三千里之遥,
但归家的梦却早已飞越这十二层的高楼。
阮籍的东园中满是飞舞的香草,
罗含的西舍里弥漫着暮色的愁苦。
不知道射策的结果如何,
但这长久的思乡之情,却总是让我在高堂之上感受到远方的忧愁。


注释:

  • 明灭:明亮与暗淡交替,形容渔灯的闪烁。
  • 渔灯:渔夫夜间捕鱼时点的灯。
  • 戍鼓:守卫的鼓声,用于传递警报或时间。
  • 客程:旅途,客人的行程。
  • 归梦:回家的梦,寄托了思乡之情。
  • 阮籍: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诗人。
  • 飞藿:指飞舞的香草,象征着思绪或情感的飘荡。
  • 罗含:指西汉的诗人,因其作品描写愁苦而著称。
  • 射策:古代的一种射箭比赛,象征着成就或命运。

典故解析:

  • 阮籍:阮籍以其高洁的气节和对人生的思考著称,诗中提及阮籍的东园,暗指其作品和情感。
  • 罗含:与阮籍相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计东,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描写思乡、离愁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夜泊于青县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旅途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夜泊青县》通过夜晚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旅途的孤独感。首联描绘了夜晚渔灯的闪烁与戍鼓的悠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沉静的氛围。诗人在异乡游荡,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流,仿佛所有的音响都在提醒他身处何地,心系何方。接着,诗人以“客程尚隔三千里”表露出他与故乡的距离,而“归梦先逾十二楼”则将思乡之情提升至梦的层次,表现了对归乡的迫切期盼。

“阮籍东园飞藿满,罗含西舍暮云愁”中,诗人借用古代文人名号,表达了对他们作品的共鸣和感怀,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最后两句“不知射策成何事,长使高堂寄远愁”则将思乡之情与命运的无常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灭渔灯出乱流:渔灯在波涛中闪烁,暗示夜晚的孤独与不安。
  2. 依稀戍鼓傍行舟:戍楼的鼓声隐约传来,伴随着船行,增加了诗的氛围。
  3. 客程尚隔三千里:表达了与故乡的遥远距离,强调了旅途的漫长。
  4. 归梦先逾十二楼:梦中的归乡超越了实际的距离,显示出思乡之情的强烈。
  5. 阮籍东园飞藿满:提及古代文人,象征着才情与愁苦。
  6. 罗含西舍暮云愁:同样是古代诗人,表现出一种愁苦的情绪。
  7. 不知射策成何事: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迷茫。
  8. 长使高堂寄远愁:表达了在高堂中寄托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灯与戍鼓比作孤独与不安的象征。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渔灯、戍鼓、飞藿、暮云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思乡、孤独与命运的无常展开,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灯:象征希望与归属。
  • 戍鼓:象征警惕与孤独。
  • 东园飞藿:象征文人的情感与才华。
  • 暮云:象征愁苦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渔灯”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恐惧
    • C. 迷失
    • D. 冒险
  2. “归梦先逾十二楼”中“十二楼”象征什么?

    • A. 距离
    • B. 梦想
    • C. 归乡
    • D. 忧愁
  3. 诗中提到的阮籍、罗含分别代表什么?

    • A. 思乡之情
    • B. 文人情怀
    • C. 归属感
    • D. 孤独感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夜泊青县》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而《夜泊青县》则通过夜晚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