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尽西山色,苍茫远帝都。
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寂寞隆中啸,悲凉督亢图。
昔贤知未遇,时一哭穷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山壮丽景色的感慨,远望帝都如同苍茫的梦境。在宫廷之中,我却向妻子和儿女询问着生活的艰辛;在寂寞的隆中山中,我发出啸声,悲凉地描绘着督亢的困境。昔日的贤才如果能够被识别,何至于如今只能在穷途之中痛哭呢?
注释:
- 不尽:形容西山的色彩绵延无尽。
- 苍茫:形容远方的帝都模糊而遥远。
- 内廷:指宫廷,皇帝的居所。
- 甲第:指官员的住宅。
- 舌问:用嘴问,表达对生活的困惑。
- 妻孥:妻子和儿女。
- 隆中:指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
- 督亢图:指忧愁与失落的图景。
- 昔贤:昔日的贤者。
典故解析:
- 隆中: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诸葛亮曾在此地隐居,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英雄未被识别的哀叹。
- 帝都:指古代的都城,象征权力与繁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计东,明代诗人,生平无多记载,以其作品见长,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事的感慨。
- 创作背景:诗作时值明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山的壮丽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帝都的思考和生活中的苦闷。开篇的“西山色”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心境的苍凉与孤独。诗人在内廷中询问妻儿,显示出他对家庭的关心与责任,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困惑。接着,诗人提到“寂寞隆中啸”,这个意象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隐士,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脱节。最后,诗人感慨昔日的贤人未被识别,表达了对英雄迟暮的悲叹,通过“哭穷途”这一句,诗人将个人的苦楚与社会的无情联系在一起,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尽西山色:描绘西山的色彩绵延不断,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时间的流逝。
- 苍茫远帝都:远望帝都,仿佛在梦境中,表达了对权力中心的渴望与失落。
- 内廷传甲第:在宫中传达着官员的生活,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质疑。
- 我舌问妻孥:向家庭寻求慰藉,反映出个人的无助。
- 寂寞隆中啸:在隆中山中发出啸声,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 悲凉督亢图: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悲观情绪。
- 昔贤知未遇:昔日英雄未被识别,表明对时代的不满。
- 时一哭穷途:感慨个人境遇的悲惨,情感充沛而真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苍茫远帝都”与“内廷传甲第”,形成一种对称的美感。
- 意象:运用西山、帝都、隆中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当下生活的悲观情绪。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帝都:象征着权力、繁华与失落。
- 隆中:象征着隐士的理想与对社会的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不尽西山色”中的“尽”字意思是:
- A. 完全
- B. 不断
- C. 结束
- D. 绝对
-
“昔贤知未遇”中的“贤”指的是:
- A. 英俊
- B. 有才德的人
- C. 官员
- D. 隐士
-
诗中提到的“隆中”是指:
- A. 诗人的故乡
- B. 诸葛亮的隐居地
- C. 明代的都城
- D. 宫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在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各有千秋,李白的作品更多强调豪放与浪漫,杜甫则关注现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来反映自身情感,不同的是,计东则在西山的描绘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思考与时代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