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中元夜即事》

时间: 2025-01-01 09:58:31

边月新秋夜,哀音四面齐。

战场多旧鬼,野祭有遗黎。

柝乱愁人听,风惊倦鸟栖。

遥遥天汉上,河鼓渐垂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月新秋夜,哀音四面齐。
战场多旧鬼,野祭有遗黎。
柝乱愁人听,风惊倦鸟栖。
遥遥天汉上,河鼓渐垂西。

白话文翻译:

在这边塞的新秋夜,四周都充满了哀伤的声音。
战场上有许多旧时的鬼魂,野外的祭祀中留下了亡故的黎民。
柝声混乱,愁苦的人纷纷倾听,风声惊动了疲倦的鸟儿栖息。
遥远的天河之上,河鼓星渐渐向西倾斜。

注释:

  • 边月:边疆的明月,指的是边塞地区的夜晚。
  • 新秋:指新秋季的夜晚,象征着时节的更替。
  • 哀音:悲伤的声音,可能是战争中的哀号。
  • 旧鬼:旧战场上死去的士兵的灵魂。
  • 遗黎:遗留下来的百姓,暗示战乱带来的灾难。
  • 柝乱:柝声混乱,柝是古代夜间巡逻时用的警报。
  • 倦鸟:疲倦的鸟,象征受惊的生灵。
  • 天汉:指银河,古代人称银河为“天汉”。
  • 河鼓:指河鼓星,古代星名,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计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他的诗歌风格深沉,情感真挚,常常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元节前后,正值秋季,诗人在边塞地区,以中元节祭奠亡灵为主题,抒发对战争带来亡灵和悲痛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和民众苦难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新秋夜,展现了诗人对战乱与死亡的深沉思考。开头一句“边月新秋夜”,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孤独的环境,月亮照耀在边疆,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哀音四面齐”更是将这种氛围推向高潮,四周回荡着悲伤的声音,似乎是对无数战死将士的哀悼。接着,诗人以“战场多旧鬼”描绘了历史的伤痛,战场上遗留下来的不仅是鬼魂,还有遭受战争摧残的百姓,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在“柝乱愁人听”这一句中,柝声的混乱与人们的愁苦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助与绝望。风声惊动了“倦鸟”,暗示着战争对生灵的威胁与影响,生灵不安,难以安宁。最后一句“遥遥天汉上,河鼓渐垂西”,通过描绘星空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战争的无情。诗的最后,诗人以自然景象作结,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战乱的控诉,又有对生灵的同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月新秋夜:描绘边塞的新秋夜景,给人以孤寂感。
  2. 哀音四面齐:四周传来的悲伤声音,暗示战争带来的痛苦。
  3. 战场多旧鬼:旧战场上留下的亡灵,表明战争的影响深远。
  4. 野祭有遗黎:野外祭祀,留下了无辜的百姓,强调战争的悲惨。
  5. 柝乱愁人听:柝声混乱,愁苦的人们倾听,表达无奈与焦虑。
  6. 风惊倦鸟栖:风声惊动了疲倦的鸟,暗示生灵在战乱中的不安。
  7. 遥遥天汉上:遥远的银河,象征时间和历史的延续。
  8. 河鼓渐垂西:河鼓星向西倾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哀伤的无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边月”与“天汉”来营造边塞的孤寂和辽阔。
  • 拟人:风声和鸟的反应使自然景象具有人类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传达出一种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和时间的流逝。
  • :代表亡灵,象征战争的残酷。
  • 柝声:警报和混乱,暗示战争带来的不安。
  • :象征生灵的脆弱与无辜。
  • 天汉:银河,象征宇宙的广阔与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边月”指的是哪里? A. 中原
    B. 边疆
    C. 海边
    D. 山区

  2. 诗人使用“倦鸟”这个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动物的疲惫
    B. 战争造成的恐慌
    C. 自然的美丽
    D. 春天的到来

  3. “哀音四面齐”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祥和
    C. 悲伤
    D. 厌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斗星》

诗词对比:

比较计东的《宣府中元夜即事》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两首诗都围绕边塞生活,但计东更强调战争带来的悲伤,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情的和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