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白话文翻译:
我喜欢秋天的气息,但在边城却觉得寒意来得太早。
习惯了在三伏天披着皮衣,到了五更时分却依然依偎着被子。
风从长城的方向吹来,天空与大漠的广阔相连。
我羡慕那些在高空飞翔的鹰隼,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自由地搏击天空。
注释:
- 秋气:指秋天的气息。
- 边城:指边境的城市,常给人以孤寂和寒冷的感觉。
- 披裘:披上皮衣,表示寒冷的天气。
- 三伏:夏天最热的三天,指夏季的酷热。
- 五更:夜晚的后半段,通常指黎明前的时光。
- 长城:指中国的万里长征,象征着边疆的防线。
- 大漠:指广阔的沙漠,象征着荒凉与辽阔。
- 摩霄:指高空,象征着飞翔的高度。
- 健翮:强健的翅膀,象征着自由与力量。
典故解析:
- 长城:历史悠久的防御工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勇敢。
- 鹰隼: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勇敢和高远的志向,具有飞翔、自由的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计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诗歌创作于立秋时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对边境早寒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宣府逢立秋》通过对边境早寒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开篇以“秋气吾所爱”表明了对秋季的喜爱,紧接着“边城太早寒”则展现了边疆的萧瑟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两句“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则流露出诗人对温暖环境的渴望,描绘了寒冷带来的不适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最后两句“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将视野拓展到广阔的自然,体现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与对鹰隼的羡慕,传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气吾所爱”: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气息的喜爱。
- “边城太早寒”:边城的寒意来得比想象中更早,突出了边境生活的艰辛。
- “披裘三伏惯”:在酷热的夏天已习惯披上皮衣,反应了生活的无奈。
- “拥被五更残”:凌晨时分仍然依偎在被子中,说明寒冷的侵袭。
- “风自长城落”:风从长城方向吹来,代表边疆的自然环境。
- “天连大漠宽”:天空与大漠相连,描绘出辽阔的景象。
- “摩霄羡鹰隼”:羡慕高空飞翔的鹰隼,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健翮尔飞搏”:强调鹰隼的强健翅膀,象征着力量与自由。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秋气”与“边城太早寒”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排比:如“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形成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秋天的喜爱与对边境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孤独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秋气:象征着成熟与变迁,代表丰收与思考的季节。
- 边城:代表着孤独与寒冷,同时也象征着边防的坚守。
- 长城: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根基与历史的厚重。
- 鹰隼:象征着自由、力量与追求高远理想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秋天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喜爱
B. 厌恶
C. 无所谓 -
“披裘三伏惯”中的“三伏”指的是什么时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
诗中羡慕的动物是? A. 鹰隼
B. 燕子
C. 麻雀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的豪情与计东的边塞孤独形成对比,前者追求的是人生的洒脱与豪放,后者则是对生活环境的思考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两者在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