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十首)》

时间: 2025-01-19 15:55:46

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

徒看后来冢,累累伤我神。

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

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纾独羡颜氏子,陋巷以为仁。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徒看后来冢,累累伤我神。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纾独羡颜氏子,陋巷以为仁。

白话文翻译:

登上高处眺望广阔的天地,却未见到永生不死的人。只能看到后来者的新坟,一座座令人心伤。伯侨和安期,如今也已不复存在。为何还要学习那些追求仙道的伴侣,他们的服食之道正纷繁复杂。唯独羡慕颜回,他虽居于简陋的巷子,却以此为仁。

注释:

  • 八荒:指极远的地方,泛指天下。
  • 不死人:指传说中的仙人或长生不老的人。
  • 后来冢:指后来者的坟墓。
  • 伯侨与安期:伯侨,传说中的仙人;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服食:指修炼仙道时的饮食。
  • 纷纾:纷繁复杂。
  • 颜氏子:指颜回,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
  • 陋巷:指简陋的居住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深沉的哲理诗。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思考,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对人生和死亡有所感悟时所作,通过对仙人传说的思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写,引出了对人生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诗中“未见不死人”一句,直接点出了长生不老的虚幻,而“徒看后来冢”则进一步以坟墓的意象,强化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伯侨与安期的传说,虽是仙人,但“于今亦不存”,暗示了即使是传说中的仙人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消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颜回简朴生活的羡慕,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仙人传说的反思,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望八荒”:开篇即以登高远望的场景,引出对广阔天地的思考。
  • “未见不死人”:直接点出长生不老的虚幻,与登高远望的场景形成对比。
  • “徒看后来冢”:以坟墓的意象,强化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累累伤我神”:表达了看到坟墓时的悲伤情感。
  • “伯侨与安期”:提到传说中的仙人,引出对仙人传说的思考。
  • “于今亦不存”:暗示即使是传说中的仙人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消逝。
  • “如何学仙侣”:对追求仙道的伴侣提出疑问。
  • “服食正纷纾”:指出修炼仙道的复杂和纷繁。
  • “独羡颜氏子”:表达了对颜回简朴生活的羡慕。
  • “陋巷以为仁”:认为简朴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未见不死人”与“徒看后来冢”的对比,强化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象征:坟墓的意象象征着死亡和生命的终结。
  • 疑问:通过“如何学仙侣”提出疑问,引发读者对追求仙道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仙人传说的反思,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人认为,即使是传说中的仙人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消逝,因此,简朴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仁。

意象分析:

  • 八荒: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 不死人: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虚幻。
  • 后来冢:象征着死亡和生命的终结。
  • 伯侨与安期:象征着传说中的仙人。
  • 颜氏子: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真正的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伯侨与安期”是指什么? A. 传说中的仙人 B. 古代的贤人 C. 诗人的朋友 D. 古代的官员

  2. 诗中“独羡颜氏子”中的“颜氏子”是指谁? A. 颜回 B. 颜真卿 C. 颜渊 D. 颜师古

  3. 诗中“陋巷以为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简朴的生活 B. 繁华的生活 C. 仙人的生活 D. 官员的生活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通过对酒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及时行乐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袁凯《古意》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但袁凯更偏向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更偏向于对及时行乐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