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外冲衢控道周,虹桥南跨水东流。
成功自昔谁鞭石,利济何人此作舟。
徙倚闻鹃疑在洛,谬悠投履笑封留。
人非物是今如此,华表风高鹤到不。
白话文翻译:
在城郭外的道路上,虹桥向南跨越河水向东流淌。
往昔的成功者,谁又曾用鞭子驱赶石头?
又有谁能借此桥梁造舟,从中获利呢?
倚靠在桥上,听到杜鹃啼叫,不禁怀疑自己到了洛阳,
错把悠闲的心情当作了对封留的嘲笑。
人事变迁,物象依旧,如今竟是如此,
华表高耸,风吹过处,白鹤是否依然能到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冲衢:指交叉的道路,即交通要道。
- 控道:控制道路,指道路的要道。
- 虹桥:指虹桥,象征着连接与沟通。
- 鞭石:古人用鞭子驱赶石头,意指掌控自然或环境的能力。
- 徙倚:倚靠或移动,表示一种闲适的状态。
- 谬悠:错误地悠闲,表示一种误解或不真实的状态。
- 华表:古代的一种标志性建筑,象征着高远。
典故解析:
- 洛:指洛阳,古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诗人在此表达怀念。
- 杜鹃:象征着思念与哀伤,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实,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风格多样,常用典故与细腻的描写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虹桥这一意象,表达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诗歌鉴赏:
《虹桥》是一首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虹桥这个意象,象征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首句“郭外冲衢控道周”描绘出交通繁忙的场景,暗示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和彼此间的疏离感。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追溯历史,问道“成功自昔谁鞭石”,让人反思成功的真正含义和代价。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倚靠在桥上,听到杜鹃的啼叫,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身在洛阳,反映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迷茫。最后两句“人非物是今如此,华表风高鹤到不”,更是将人事的变迁与自然的恒常对比,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郭外冲衢控道周:描绘了繁忙的交通状况,表明社会的喧嚣。
- 虹桥南跨水东流:虹桥的描绘象征着沟通与交流,河水向东流动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成功自昔谁鞭石:反思成功的背后,质疑谁能真正掌控命运。
- 利济何人此作舟:问谁能从中获利,揭示人生的无常。
- 徙倚闻鹃疑在洛:借杜鹃的声音引发对过往的思考,产生迷惑感。
- 谬悠投履笑封留:对悠闲的误解,体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 人非物是今如此:人事变迁,物象依旧,表达无奈与感慨。
- 华表风高鹤到不:最后的提问,反映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虹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对仗:如“人非物是”与“华表风高”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拟人:杜鹃啼叫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人事变迁的无常,表达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感伤而又深刻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虹桥:象征着沟通、连接与希望。
- 杜鹃:象征着思念与哀伤,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 华表:代表着古老的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山川
- B. 虹桥
- C. 古城
- D. 湖泊
-
“成功自昔谁鞭石”中的“鞭石”比喻什么?
- A. 努力
- B. 自然
- C. 控制
- D. 过去
-
“华表风高鹤到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忧伤
- D. 渴望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虹桥》和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虹桥》更多侧重于人事的变迁与无奈,而《登高》则更突出自然的壮美与人生的渺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以上为《虹桥》的详细内容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